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6年第10期
编号:12945711
构建穴性—功效—主治轴的初步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0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 2016年第10期
     穴性至今尚无统一概念。一般认为,穴性是腧穴在治疗疾病过程中所显现出来的特性,是腧穴所具有的能同时解释其生理与病理表现的固有属性,包括部位属性和功能属性,是诸如治疗特性等穴位相对于人体其他点位的特异性产生的基础,外界的影响可以与它相互作用,但不是它产生的缘由[1]。可见,穴性理论主要探讨腧穴的部位属性和功能属性,其中部位属性包括腧穴的定位归经、脏腑络属、是否为特定穴等内在基本属性;功能属性则与外在影响治疗特性的因素密切相关,主要指时间(如季节)及医者施术情况(如补泻手法)等。因阿是穴无具体名称及固定位置,故本文不予考虑。

    对穴性理论的完善,笔者认为应重视以下4个方面:①对腧穴的定位归经、脏腑络属、是否为特定穴等部位属性进行总体论述,同一经的腧穴因经脉走向及气血流注不同,出现定位及特定穴属性的不同,应重点标注。如上巨虚穴性表述:定位情况,归胃经,属胃络脾,为特定穴。②对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特定穴,单独列出描述。先将每类特定穴所具有的治疗共性总结概括,如井穴治疗神志昏迷或热证、郄穴治疗血证、下合穴治疗腑病等;再对单个特定穴的治疗特性进行单独描述,同时注意五输穴的五行属性、俞募穴的阴阳属性,如肝经井穴大敦除治疗热证,还治疗生殖泌尿系统疾患。③对需外界因素影响才能表现出的治疗特性,单独列出予以详尽描述。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包括针灸施术方法与时间、操作手法及进针深度与角度,如足三里补法表现温中散寒的治疗特性,泻法则表现清热泻火的治疗特性,如此使腧穴具有良性双向调节性。④对经外奇穴因缺乏经络脏腑属性,穴性独特,作用较为固定单一,也需单独分析整理,如子宫主治妇科疾病的特性。即便如此,对部分腧穴难以发掘的潜在性能,仍需借助现代技术进行摸索;或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病因病机进行全面分析后,从临床疗效反推出穴性,尽可能完善穴性理论。 总之,在穴性的归纳整理中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0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