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7年第11期
编号:13101168
李东垣“骨痿”病与肾性骨病临证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1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 2017年第11期
     1.1 湿热成痿论

    李氏认为,逢夏日不慎感触暑邪之气,湿热内伤,可发为骨痿。《内外伤辨惑论》云:“《下经》曰:骨痿者,生于大热也。此湿热成痿,令人骨乏无力,故治痿独取于阳明。”阳明者,胃也,主受盛而腐熟水谷,故为五脏六腑之海。筋、脉、皮、肉、骨皆资于水谷之精,故阳明主润宗筋,束骨而利机关。倘胃气伤,则宗筋不润,机关不利;而暑热为壮火,夹湿下蕴肝肾,极易伤及阴精,绝寒水之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有“肾生骨髓”“肾充则髓实”,肾者,藏精而能化生骨髓,若肾精耗伤,则肾虚而髓空,即发为骨痿。恰如《脾胃论》所谓“六七月之间,湿令大行,子能令母实而热旺,湿热相合,而刑庚大肠,故寒凉以救之。燥金受湿热之邪,绝寒水生化之源,源绝则肾亏,痿厥之病大作”。因此,针对骨痿病因,李氏认为是湿热成痿,化燥伤阴,其病位在肝肾及阳明胃经。

    1.2 阴盛阳极论

    《脾胃论》云:“头痛或头重,上热壅盛,口鼻气短气促,身心烦乱,有不乐生之意,情思惨凄,此阴胜阳之极也。病甚,则传肾肝为痿厥。”可见,李氏认为病邪下传肝肾发为“痿厥”,是源于“阴盛阳之极”。何为阴盛阳极?从症状看,上热壅盛、头痛、口鼻气短促、心烦乱,并非阴寒内盛阳气虚极之意。《脾胃论》“诸阳气根于阴血中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