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9年第1期
编号:13331341
基于现代医学理论的心力衰竭中医辨证三部曲(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9年第1期
     2.1 评估灌注状态,辨别阳气盛衰

    患者有低灌注表现,如四肢湿冷、尿少、神志模糊、头晕、脉压小等,则辨证为阳虚。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可知,阳虚即阳气亏虚,是机体失去温煦而导致的一种证候,而四肢冰凉或经常畏冷是阳虚的必有症,也是其特有症状。阳气的推动、气化功能不足,则尿少、精神不振、脉微,与现代医学认识的低灌注相似,所以,当出现低灌注时可按中医的阳虚治疗。临床应用广泛的参附注射液就是益气温阳的代表药,已有研究显示其能改善患者灌注情况[7]

    患者无低灌注表现,则辨证为气阴两虚。现代医学认识到心衰是在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的前提下发生的,而中医理论认为“体阴用阳”,即器质性改变属阴,功能性改变属阳,故心衰患者有气阴两伤的易患因素存在。另外,据临床观察,无低灌注、无充血多为经治疗后已代偿的患者,此时多表现出口干口渴、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符合气阴两虚证。关于心衰的阴虚致病论,其依据主要是基于现代医学的阐述:①限水限钠,津液摄入不足;②患者多存在胃肠道瘀血,食欲较差,脾胃功能较弱,化生津液不足;③津液输布功能障碍;④治疗时大量使用温燥(如人参、附子等)、渗利(如猪苓、茯苓、泽泻等)之品,伤及阴津,同时大量利尿,均可导致津液的大量丢失[8]。生脉注射液是临床应用广泛的益气养阴制剂,能通过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脏后负荷、抗脂质过氧化等多层次、多靶点改善心力衰竭病理生理状态[9]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4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