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9年第7期
编号:13367757
Ⅱ型心肾综合征中医病机演变规律初探(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7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9年第7期
     2 分期辨证

    我们基于对Ⅱ型CRS的文献回顾和临床病例研究,结合西医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初步总结出Ⅱ型CRS的4个阶段主要病机演变。

    2.1 早期阶段:心气不足

    我们既往研究发现,心气不足是慢性心衰发生的始动因素,以及最早出现和最常见的中医证候,且贯穿心衰发生发展的全过程[1]。心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原动力,心气充沛,心主血脉的功能方能正常发挥。《素问·痿论篇》有“心主血脉”,其涵义是心主一身之血和一身之脉。而这两方面功能均与心气充沛与否密切相关。一方面全身血液均依赖于心气推动而在脉中循环不息,周流全身,濡养脏腑肢节;另一方面,脉道通利与血管舒缩功能密切相关,而血管舒缩功能离不开心气的温煦和固摄作用。如心气亏虚日久,血液推动无力,脉管舒缩障碍,则瘀血内停,心脉不通,导致心衰。《灵枢·经脉》所谓“手少阴(心)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临床上,心衰的早期阶段,由于心排血量减低,心功能受损,患者出现活动耐力下降,气短、乏力、动辄汗出等心气不足表现,此阶段尚无显著呼吸困难、水肿、尿少等水湿内停或瘀血内阻,以及肾功能受损的征象。研究显示,心气虚为心衰发病基础,且伴随心衰全程,心气虚患者在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每搏输出量、舒张早期和晚期充盈速度比值(E/A)较正常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2]。贺泽龙等[3]通过对408例心衰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提出慢性心衰(CHF)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为心气虚或气阴两虚、随着病情进展逐渐阴损及阳、由心及肾、因虚致实而出现心阳气虚、心肾阳虚、阳虚水泛等证候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