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微信文章 在线书籍 资料下载 健康杂志 报刊选编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学报 中国医学 卫生总论
保健: 新闻 评论 视点 常识 疾病 症状 养生 用药 护理 急救 健身 美容 两性 育儿 四季 读物 更多
中医: 常识 教材 思考 中药 医理 临床 针骨 民族 文化 著作 验方 图谱 食疗 药物 药业 药市 新药 搜索 英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之友》 > 2009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1746323
吲达帕胺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1日 和家红


第1页

    参见附件(1556KB,2页)。

     【摘 要】 目的 观察吲达帕胺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的疗效。方法 60例老年ISH患者随机分为吲达帕胺治疗组(n=30,吲达帕胺2.5 mg/d)和氨氯地平对照组(n=30,氨氯地平5 mg/d)。每天测量坐位血压2次。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降压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吲达帕胺治疗老年ISH安全、有效。

    【关键词】 高血压;吲达帕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多发于老年人,占老年人高血压的一半以上。随着人口老龄化,ISH的治疗已在世界上引起人们的关注。老年人收缩压升高被认为是单项最强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老年人中ISH比舒张期高血压更能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而且ISH对靶器官的损害程度要高于舒张压(DBP)的升高,直接影响脑卒中的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为此,笔者应用吲达帕胺(商品名:纳催离)治疗老年ISH,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会议提出的老年界限为>60岁[1],选择患者年龄均>60岁,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ISH的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8.7 kPa,舒张压≤12.0 kPa)[1]诊断的ISH患者60例,其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61~84岁;病程1~30年。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诊断前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白大衣高血压[2]。

    1.2方法治疗组均给予吲达帕胺,剂量2.5 mg/d,口服;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剂量为5 mg,1次/d,口服。

    1.3降压目标2004年WHO高血压治疗指南及200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高血压治疗目标血压应降至

    <18.7/12.0 kPa以下,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到20.0 kPa以下[2]。

    1.4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治疗组和对照组的降压效果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不良反应治疗组用药期间3例患者出现低钾症状,经补钾治疗后好转,不影响临床继续用药;未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痛风、低钠等。对照组治疗中无不良反应。

    3讨论

    ISH随年龄增高而增多,Framingham 研究随访30年发现30~84岁间SBP连续升高,60~84岁间DBP开始下降,ISH多发生在≥50岁者。美国NHANES-Ⅲ研究发现60岁后ISH是未控制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形式,达到87%。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JNC7)认为≥60岁高血压患者2/3为ISH。ISH是高龄老年人(>80岁)最常见的高血压形式,我国北京地区报告ISH为67.6%,而双期高血压(DPH)仅32.4%,ISH的敏感年龄为70~79岁。英国报告>64岁未治疗高血压患者76%为ISH,其中男性71%,女性82%,葡萄牙报告>55岁,韩国报告>70岁,女性ISH发病率高于男性[2]。

    血压升高或正常高限的老年患者血管构造发生明显变化,血管壁弹力升高导致弹力纤维变薄、断裂及动脉胶原沉积,顺应性下降及僵硬度升高。除此之外,内皮功能紊乱可能对动脉僵硬度和脉搏波反射(PWR)产生了重要影响,最近Wallace证实ISH患者主动脉脉搏波速率(PWV)明显升高,而内皮功能下降,认为内皮功能紊乱明显增加了ISH患者动脉僵硬度。此外加压感受器敏感度下降,交感神经系统刺激反应性升高,肾脏及钠代谢紊乱,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变化也参与这一病理过程[2]。

    目前已明确ISH常伴有CHD、卒中、痴呆、周围血管疾病,心肾功能衰竭发病率增多。最近日本研究提示ISH晚期CVD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ISH,尤其是PP(脉压差)增宽是CVD的独立危险因素,Framingham研究提示DBP<12.0 kPa时,CHD危险随SBP升高而增多,包括SHEP、EWPHE、Syst-Eur和Syst-China等大型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PP组增宽与CVD并发症危险显著相关,近10年研究提示PP预测CV危险比SBP更敏感,Framingham 研究提示PP每增宽1.3 kPa,CVD危险将增加20。2007年ESH/ESC指南指出伴有CV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PP对CV事件具有明显的预测价值。多个荟萃分析提示抗高血压治疗减少致死和非致死心脑血管事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56KB,2页)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 pdf全文 需要 5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有实力支持百拇发展,欢迎 爱心捐助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疗养医学》编辑部联系。
    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