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之友》 > 2010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1963111
支气管内错构瘤与支气管结核疤痕MDCT影像表现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日 马天顺 邵成伟
第1页

    参见附件(1944KB,3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支气管内错构瘤与支气管结核疤痕MDCT胸部影像表现,以提高对两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支气管内错构瘤、5例支气管结核疤痕狭窄患者的MD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7例均为支气管内病变,位于主支气管及叶、段支气管起始分支处。支气管内错构瘤主要表现为脂肪密度,以及软组织密度夹杂小灶性脂肪及斑点状钙化;支气管结核疤痕均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轻中度强化,楔形或不规则条形,内混杂扭曲变形的支气管,可单发或累及多个支气管,或夹杂斑点状钙化。结论 支气管内错构瘤为含有脂肪等多种成分的非均质性肿瘤,不累及支气管壁。支气管结核疤痕为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扭曲,以管腔狭窄与扩张相间隔为特点的结核疤痕形成。MDCT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 支气管内错构瘤;支气管结核;结核疤痕;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支气管内错构瘤与支气管结核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特征,胸部X线表现不典型。笔者搜集经病理证实的2例支气管内错构瘤、5例支气管结核疤痕的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CT,MDCT)胸部影像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表现,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这些少见疾病CT影像表现的认识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搜集上海长海医院2006-03—2009-12影像及临床资料完整的支气管内错构瘤2例:男,73岁,反复发热,咳嗽,咳白色黏液痰4月余;女,35岁,咳嗽,气喘2月。支气管结核疤痕5例:男2例,女3例,年龄22~53岁,平均38.4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胸闷,其中痰中带血1例,哮喘1例,低热1例。7例均行纤维支气管镜及病理活检证实。支气管内错构瘤行镜下高频电刀治疗,其中1例并发大出血转为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进一步确诊。

    1.2影像学检查方法7例均行CT平扫及动脉期、静脉期增强扫描,应用西门子Sensation Cardiac 64排螺旋CT扫描机,肺尖至横膈水平平扫后再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团注300 mgI/mL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90~100 mL,注射流率为3~4 mL/s,扫描延迟时间自动触发,扫描层厚1.5 mm,螺距1.4,重建层厚6 mm,重建间隔6 mm。

    2结果

    2.1MDCT影像表现

    2.1.1病变部位7例病变均位于主支气管及叶支气管起始分支处。支气管内错构瘤右主支气管及右下叶支气管开口处各1例,支气管结核疤痕左主支气管1例,左下叶支气管开口处1例,左上叶支气管开口处2例,右上叶支气管开口处1例。

    2.1.2直接征象7例均为支气管内病变。支气管内错构瘤1例主要表现为脂肪密度,1例为软组织密度,夹杂小灶性脂肪及斑点状钙化。支气管结核疤痕5例均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病变呈楔形2例,宽窄不均匀条形3例,增强扫描显示,病变轻中度强化,边界清晰,支气管扭曲变形1例,夹杂斑点状钙化2例。

    2.1.3伴随征象4例病变远端伴阻塞性炎症,1例并局限性支气管扩张,1例并局限性肺气肿,1例胸膜粘连,1例病变周围肺实质结核。

    2.2病理学及支气管镜表现支气管内错构瘤一般质硬,切面呈灰白色,可见成熟的脂肪组织、骨髓组织、平滑肌及结缔组织,偶有钙化及散在的骨化生,肺门及周围淋巴结可反应性增生;支气管结核疤痕镜下多表现为黏膜苍白、组织坚韧、疤痕形成,管腔可呈纵型改变,狭窄不均。

    2.3典型病例(图1~4)

    图1 女,39岁。右主支气管内错构瘤,非均质性脂肪密度,远端伴阻塞性炎症

    图2 男,73岁。右下叶支气管开口处错构瘤,软组织密度夹杂小灶性脂肪及斑点状钙化

    图3 女,35岁。左主支气管结核疤痕,楔形软组织密度,内混杂扭曲变形的支气管

    图4 女,22岁。左下叶支气管结核疤痕,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轻中度强化,继发远侧局限性支气管扩张

    3讨论

    支气管内错构瘤是肺错构瘤的特殊类型,约占10%,多起病隐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支气管结核疤痕是支气管结核慢性演变的一种类型。二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和胸闷,缺乏临床特异性。近年随着CT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密度和空间分辨率进一步提高,MDCT能够清楚显示患者支气管内病变的某些细微结构。

    3.1病因及病理分型肺错构瘤源于支气管黏膜下的未分化间叶组织,主要成分为上皮组织、脂肪组织、骨髓组织、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等,偶有钙化,属正常组织的异位组合。分为支气管内型、肺实质型二种。支气管结核是发生于支气管黏膜和/或黏膜下层的结核病变,为黏膜或黏膜下的炎症、结核结节形成、溃疡、肉芽肿、纤维疤痕狭窄等一系列病理演变过程。依病理改变及支气管镜所见,可分为浸润型、溃疡型、增生型和疤痕型等四型[1]。

    3.2MDCT影像特征及病理学联系

    3.2.1支气管内错构瘤病变多位于较大的支气管,直径2 cm以内,由黏膜下突向腔内生长,支气管壁结构完整。依所含成分多少的不同,CT影像学表现主要分为二种:①脂肪密度。一般支气管内错构瘤比肺实质型错构瘤有更多的脂肪组织,可能是由于较大的支气管黏膜下脂肪含量多所致[2]。②软组织密度。为包含少量脂肪组织的结缔组织间质、上皮组织、骨或软骨组织、平滑肌以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由于MDCT密度分辨率高,病变内小灶性脂肪、斑点状钙化较易发现。

    3.2.2支气管结核疤痕病变多发生在肺叶、肺段支气管起始分支处,可能与这些部位扭折凹陷、黏膜皱缩、结核菌较易停留繁殖有关。可单发或累及多个支气管,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轻中度强化,楔形或不规则条形,内混杂扭曲变形的支气管。病理基础可能为结核菌侵犯黏膜下层和软骨,进而造成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扭曲,纤维疤痕形成。MDCT影像学表现为支气管腔狭窄扩张相间隔,可合并支气管扩张,及远端阻塞性炎症、肺不张。少见征象如支气管壁内斑点状、砂粒样钙化应是支气管结核的一大特点。

    3.3MDCT影像鉴别诊断

    3.3.1与脂肪瘤鉴别支气管内脂肪瘤多发生在脂肪组织较丰富的大支气管,为类圆形或哑铃形均质性肿块,密度与正常脂肪组织相同。以脂肪密度为主的支气管内错构瘤是非均质性的,有时可见斑点状钙化。

    3.3.2与软骨瘤鉴别支气管软骨瘤几乎全部由软骨构成,可发生钙化、骨化及黏液变,没有其他间叶组织成分。而支气管内错构瘤可除有软骨外,尚有脂肪组织、淋巴组织和上皮等。

    3.3.3与支气管肺癌鉴别支气管内错构瘤为良性肿瘤,极少恶变[3],不累及支气管壁。支气管结核疤痕可造成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扭曲,特点是管腔狭窄与扩张相间隔,有时合并周围肺实质结核。支气管肺癌多破坏支气管壁,向壁外侵犯,形成软组织肿块或簇积成实性结节,动态CT增强扫描,强化持续时间长[4],有助于鉴别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44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