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生活》 > 2008年第5期
编号:11625766
走出理财的心理陷阱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1日 《健康生活》 2008年第5期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去年刊登过一篇很有分量的文章,题目是《人是理性的经济动物吗?》。在这篇文章里,西方的经济学家们对传统的财智看法提出质疑,认为人的很多经济行为都受到个人偏好,从众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那么,如果不慎察并加以重视,这种非理性因素也会使理财能力高超的人士犯下代价不菲的错误。

    影响理财的心理陷阱

    通过这一启发,笔者在本文中通过对那些影响人们经济行为的心理误区的剖析,我们便可以避免这些错误。下面就是7种最常见经济行为的理财心理陷阱:

    1 过分担心损失

    案例:如果有人给你一张免费的足球票,而那天晚上一场暴风雪使驾车前去体育馆很危险,这时你去还是不去?假如换一种情形:同样的足球票,同样的暴风雪,但票是自己花100元买的,这时你去还是不去?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的研究:如果票为自己所买,那么人们很可能愿意冒风险去看比赛。他特别指出:人们在考虑去看比赛的收益和为之所冒的风险时,花去的100元并不重要。

    在这里是两个人都有的心理定势在起作用,即:“成本陷入倾向”——认为既然为之花了钱,那么就最好不要浪费,而不管结果是什么;“损失厌恶倾向”——人们通常把损失看得比收益重要两倍。

    建议:评估投资只能依据将来的损失或收益的多少。所以问题不是你过去花了1000元买股票是否遗憾,而是你现在愿不愿意持有只值500元的股票。

    2 不考虑通货膨胀

    案例:王平、李林、赵华分别花了40万元买了一套房子,一年后又先后卖掉了。在王平卖房子时,当时有25%的贬值率——商品和服务平均降低25%,所以王平卖得30.8万元,比买价低23%。李林卖房子时,物价上涨了25%,结果他卖了49.2万元,比买价高2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5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