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生活》 > 2009年第9期
编号:11799590
引导孩子度过青春叛逆期
http://www.100md.com 2009年9月1日 《健康生活》 2009年第9期
     假期是家长和孩子相处时间比较多的时候。矛盾也往往最容易暴露。不少家长反映,孩子经常不听话,交流起来特别困难,往往是不欢而教,冲突格外明显,尤其是一些上初中的孩子,更是情况严重。

    “即使放暑假成天在家,儿子跟我之间每天的交流时间也不到半个小时!”“女儿每天除了上辅导班就是自己上网跟同学聊天、打电话,根本不理睬父母,说多了还赚烦!”显然,许多父母都非常希望和孩子利用假期时间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但面对孩子时,却突然不知道如何表达才合适,于是总觉得是孩子不懂事。

    其实,孩子的这些表现,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青春明“叛逆心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心理状态,在14至18岁的孩子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家长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心存对抗。他们内心也明白按照大人的意愿做事的合理性,但他们却有意违抗父母的意志,你叫他这样,他偏不这样,非要闹“独立”,常表现为任性,只在乎和父母对抗时的快感,看见父母、老师生气伤心,自己反倒高兴。其实孩子的叛逆,很大程度上是青春期这一特殊的年龄阶段所带来的必然“果实”,作为家长,如果能看清问题的实质,就不必觉得如狼似虎般可怕,而要试着去了解这个时期孩子的特点、心态,与孩子共同面对青春期。
, 百拇医药
    教育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是件很棘手的事,打骂不行,因为打骂只能增加孩子的对抗情绪和叛逆心理;说教又被孩子当成“耳旁风”;放任不管更是不行,因为孩子那并不成熟的个性和主见,如果不加约束的话,难保他们不会出现行为偏差甚至滑向歧途。

    “家有‘逆子’怎么办”成了困扰父母的难题。当我们发现许多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见效,不妨换一种心态,换一种方法,那就是肯定、接受孩子的叛逆。

    正确认识和接受孩子的叛逆作为家长,要尽早了解孩子出现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认识到他们出现的这些变化不是什么大问题,坦然地去接受这种变化,尊重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改进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场上和他们倾心交谈。

    恰当处理孩子的叛逆心理。要找出他们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如果是父母教育方法问题,应注意改进教育方法。对孩子的叛逆心理可采取冷处理,例如对他们的叛逆行为不予理睬,即使哭闹也不理睬,等事情过后再教育、诱导,不要火上加油,把事情弄得更糟。有时父母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反而会使孩子进行自我反思。
, 百拇医药
    发现孩子言行中的闪光点。因为逆反心理在思维形式上与求异思维有相似点,例如孩子好奇、好问、爱动脑筋,有独立思考的积极倾向,父母要尊重和理解,不要孩子一有逆反心理就全盘否定,要抓住时机适当表扬、肯定。

    与孩子共同成长。父母要和孩子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试着成为孩子的“伙伴”。因为叛逆期的孩子需要理解,他们喜欢在同伴那里寻找理解和共鸣。父母要放下专制的面孔,与孩子建立一种“伙伴关系”,当孩子把父母视为“一条战线”的“哥们儿”时,在接受教育引导时的逆反心理会轻得多。

    改变居高临下的教子姿态。两代人之存在冲突与代沟,父母要负很大责任。如果父母思维守旧,知识落伍,却在孩子面前摆出一副“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的“导师架子”,与孩子的对话肯定会激化孩子的对抗心理。

    必要时可请心理专家辅导。孩子出现比较激烈的叛逆心理时,如果父母实在无法与孩子沟通或沟通后将矛盾激化了,可以适当地请教心理专家进行调适辅导。

    总之,父母要接受和肯定孩子的叛逆,不要过分地束缚他们的手脚,应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允许和接受他们成长中的错误,引导孩子逐渐步入成熟。, http://www.100md.com(丁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