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心灵的面具(下)
关键词:咨询师,来访者,舍友
刘昭

防御机制,是心理动力学的研究核心之一。关于这一点,心理学家曾奇峰曾用过形象的比喻:它就好比一个国家的军队,或是一个人的免疫系统。通过对它的分析,就能了解这个国家的实力或者一个人的体质到底如何。所以对防御的探究是咨询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甚至从某种角度说,不关注来访者的防御,就如同根本不在意这个人一样。
可是,就算我们清楚了来访者的防御,又能做什么呢?或者更准确地说,对防御要如何面对、怎样处理?今天,我们就从案例着手来具体谈谈。
记得在一次心理学的课程上,督导师谈过这样一个案例:某位男性患者,重度抑郁。病情严重的时候,极度抗拒出门。别人去看他,他也不动,只是把自己更深地埋进被子里。
督导师问我们,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大家纷纷出主意,都是想办法如何让这个患者走出来。可是听到每个答案,督导师都摇头。最后他对我们说:“既然患者怎么都不出来,那就是他想把自己关在一个没有人的地方。此刻的‘不要被人看见’就是他的防御。如果你们执意把他带出来,想过之后会怎样?他会好起来,还是更糟呢?”
听到这番话,大家都沉默了。因为我们的确只考虑到如何带患者走出来,却没想过之后。换句话说,我们都被他的“不动”搞焦虑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79 字符。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心理与健康编辑部联系。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