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抗菌作用评估的参数及其临床应用(1)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09)08-0341-02我国医学教育体制下培养的临床医师在校期间很少接受系统的药物及其药物治疗学方面的培训,因此对各种药物包括抗菌药物的了解较肤浅,这给以后几十年的临床工作带来了弊病,即规范用药、合理用药的水平有限,甚至出现不少随意用药、错误用药的现象,由此影响疗效、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抗菌药物而言还可能促使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为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卫生部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本文就抗菌药抗菌作用评估的参数及其临床应用作一讨论,供临床医师和药师在处方抗菌药物时作参考。
1 判断抗菌药物作用与疗效的主要参数
对细菌等微生物所致感染患者,临床上在选用抗菌药物时必须从药效学(PD)、药动学(PK)以及二者相结合(PK/PD)等方面全面考虑。
1.1 药效学参数
应着重分析反映体外抗菌活性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抗生素后效应(PAE)等参数。若从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获取了临床标本送培养得阳性结果,继而应再进行药敏试验,通常选用MIC较低的抗菌药,或据纸片法药敏结果选择呈“敏感”的品种。有条件的微生物实验室可进一步测定致病菌的MBC,该值能更正确地反映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杀菌能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7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