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药产业转移现象分析及对中国的影响(2)
第1页 |
参见附件。
判断产品生命周期的方法有很多,如曲线判断法、类比判断法、经验判断法、销售量增长率法以及比率增长判断法等。通常以产品产量或者销售额为指标描绘产品生命周期曲线,一般呈现以下特点:在产品开发期间该产品产量小,销售额为零,公司投资不断增加;在引进期,产量少,销售缓慢,初期利润偏低;在成长期,产量迅速上升,销售快速增长,利润显著增加;在成熟期,产量基本稳定,利润在达到顶点后逐渐走下坡路;在衰退期,产品销售量显著衰退,利润也大幅滑落(图1)。
值得注意的是,该曲线适用于一般产品的生命周期的描述,并非所有的产品都固守这种模式。医药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须,产品需求具有刚性,另外由于很多医药产品在持续不断地创新或者有新用途的发现,因此,许多产品生命周期会不断地延伸再延伸,呈现“扇贝型”(图2)。
3.2 对中国原料药产业的实证分析
对于原料药生产企业来说,借助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可以分析判断具体某一产品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一阶段,推测产品今后发展的趋势,正确把握产品的市场寿命,并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于整个原料药产业来说,可以应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产业的发展阶段。产业生命周期由产品生命周期发展而来。是忽略具体的产品型号、质量、规格等差异,仅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行业的生命发展周期也主要包括4个发展阶段: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反映一个产业的成长轨迹。
笔者从中国统计年鉴中获取了1994-2009年历年化学原料药产品产量,对我国原料药产业所处阶段进行分析(图3)。
比照图1可以看出,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发达国家原料药产业发展到成熟期,将生产大量转移到中国,从而使中国的原料药产业迅速发展,进入成长期;此后发达国家逐渐退出原料药产业,从2007年、2008年开始中国原料药产品出口量渐趋稳定,可以看出中国原料药产业开始进入成熟期。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产量有所下降,据中国医药商会的相关数据显示,经历了2009年的短暂低迷后,国际市场的逐渐恢复及对中国原料药的硬性需求,使得中国原料药进出口又恢复了活力。
4 产业转移趋势预测
4.1 中国将长期处于原料药产业的成熟期
随着世界医药市场的不断扩大,人们对药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原料药产业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相同阶段时,产量比发达国家要大。由于现阶段中国医药创新研发能力薄弱,医药制造产业在很长一段时间仍将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尚不具备向其他国家转移的条件,因此,可以预测中国将在长时间内处于原料药产业发展的成熟期。但是产品生命周期是可以延长的,我们可以在医药制造业领域精耕细作,通过各种技术创新尽量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提高产品利润率。据Data monitor统计,2002-2008年,50个顶级制药企业39%的新产品均被二次开发。通过技术进步,淘汰旧产品,主动结束旧产品的生命周期,开始新产品的生命周期,是应对产品生命周期的有利途径。
4.2 跨国药企国外直接投资增加,国内竞争加强
跨国公司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它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从而成为推动国际产业转移的主导力量。
近年来,跨国公司加快了在华扩张步伐,意图通过中国廉价的人力物力资源节约研发和生产成本。2009年初,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斥资逾4 000万美元扩建新厂,使得礼来在中国具备了独立加工头孢类产品和胰岛素产品的能力;2009年底,投资总额超过2.5亿美元的苏州诺华制药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国江苏常熟正式投入运营,成为诺华药物中间体和其他用于生产新药和现有药物的全球战略性供应基地;2011年10月,英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投资2亿美元在江苏的泰州医药城打造全新生产基地,成为阿斯利康在全球投资最大的生产基地。
医药跨国企业关注对原料药供应链的控制,在发展中国家兼并收购或控股原料药生产企业,或者直接在当地建厂,既利用了发展中国家的成本优势,又可以控制生产供应链。另外,由于新药研发越来越艰难,各国普遍开始重视仿制药的应用,对仿制药原料药的需求增加必然会促进原料药的发展,因此,加强对生产供应链的控制可以算是未雨绸缪。另一方面,对中国原料药企业来说,却意味着国内竞争的加大。
5 结语
在认识了原料药产业的国际转移规律之后,我们要主动应对这种产业梯度推移,利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有利因素,规避不利的因素。应该看到的是,这种产业转移一方面为中国的原料药发展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有使中国沦为发达国家原料药加工厂的危险。中国承接了原料药的国际转移,但是处于医药产业微笑曲线的最底端,产业结构升级不显著。随着社会进步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中国的人力成本优势和环保优势也将逐渐消失。因此,未来原料药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加强传统优势的保持和巩固,更要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为中国医药产业向制剂乃至创新药物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唐玲, 邱家学. 浅谈发展我国原料药的合同生产[J]. 中国药业, 2006, 15(11): 13-14.
[2] 何春, 吴伟群. 我国原料药外包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 中国药业, 2009, 18(20): 9-10.
[3] 佚名. 现阶段世界原料药行业竞争格局[EB/OL]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09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