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医药》 > 2012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199553
现代分析技术在复方丹参类制剂质控中的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1日 范松华
第1页

    参见附件。

     文献[23]对复方丹参片建立了一种指纹图谱的考察方法,使用ODS色谱柱,乙腈-磷酸溶液梯度洗脱,紫外检测,以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参酮II A为参比成分,在50 min内完成样品分析。图谱中获得10个特征峰,不同企业产品的10个成分的信号强度存在差异,显示原材料及工艺可能存在差别。

    文献[24]对复方丹参滴丸建立了分别分析丹参类成分和三七类成分的两套色谱系统组成的指纹图谱。分别用乙腈-磷酸溶液和乙腈-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测定皂苷类成分时使用SPE柱进行了净化,在丹参部分的图谱中鉴定了7个化合物,在三七类成分的图谱中鉴定了16个皂苷类成分。

    2.6 其他检测技术

    毛细管电泳(CE)在高极性成分的分析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很多研究尝试采用CE分离复方丹参制剂中的高极性成分,均使用了胶束毛细管电泳技术,可以实现丹参素类[25]、皂苷类[26]等成分的快速分析测定或指纹图谱[27]分析,显示出CE技术在中高极性成分快速分析方面的优势。

    近红外(NIR)技术近年来大量用于药品的无损检测。文献[28]使用近红外光谱建立了复方丹参片定性分析模型,并用验证集、对照品法进行校正,证明在实际工作中可直接对复方丹参片(薄膜衣片)进行快速无损定性,为生产中无损快速检测和药品流通中的打假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文献[29]将NIR分析技术用于复方丹参滴丸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体(浸膏)质控,对复方丹参滴丸料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快速测定,并在中试生产中进行了验证。

    3 结语

    复方丹参制剂质量标准的变更过程体现了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分析化学方法不断应用到质控中,从早期的UV法,TLC法,发展到更专属、精确的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从单一的组分鉴别,发展到组分的含量测定、多组分的综合质控和谱毒学研究[30];从单纯的产品放行质量标准,发展到生产中的快速测定和在线监测。这些变革和发展体现了现代分析技术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的重要价值。

    同时还应看到,现行质量标准中仍缺乏对三七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定量测定的技术,在客观上形成了产品可能的质量隐患。因此,应该研究、制定基于三七中化学成分的质控方法,制定合理、可靠的检查项目,使复方丹参产品的质量标准更全面、更严密。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一部 [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 904-907.

    [2] 罗轶. 1999复方丹参片的质量分析[J]. 基层中药杂志, 1999, 13(2): 8-9.

    [3] 曾慧芳, 苏子仁, 叶伟兵. 谈复方丹参片质量问题[J]. 中药材, 2000, 23(4): 245-246.

    [4] 李克庆. 复方丹参片的质量情况分析[J]. 时珍国医国药, 2004, 15(5): 275.

    [5] 林永强, 王淑华. 不同生产企业复方丹参片中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J]. 齐鲁药事, 2009, 28(11): 659-661.

    [6] 顾若卿. 复方丹参片中三七总皂苷的含量测定[J]. 中成药研究, 1987, 10(8): 10-11.

    [7] 何健, 刘先觉, 朱小燕. 柱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的含量[J]. 中国药房, 2010, 21(48): 4600-4602.

    [8] 张志清, 樊德厚, 李素民, 等. 复方丹参片溶出度测定[J]. 西北药学杂志, 2000, 15(4): 165-166.

    [9] 张淑芳, 王建春, 徐龙根, 等. 薄层扫描在中成药质量分析中的应用——六种复方丹参片中丹参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与比较[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88, 8(5): 196-198.

    [10] 贾传弟, 徐雷鸣. 薄层扫描法测定复方丹参中人参皂苷Rg1含量[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5, 24(5): 46-47.

    [11] 魏晓舒, 胡英娟.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复方丹参片中冰片含量[J]. 药物分析杂志, 2005, 25(12): 1565-1566.

    [12] 韦娟, 罗俭华, 梁丽芬. 复方丹参片中冰片伪品樟脑的检出[J]. 基层中药杂志, 1999, 13(1): 6.

    [13] 黄英, 刘三康, 李章万. HPLC测定复方丹参片中原儿茶醛和丹参酮II A[J]. 华西药学杂志, 1996, 11(4): 213-215.

    [14] 杨继红, 王培民, 高江宏. 不同厂家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IIA的含量测定[J]. 中国药学杂志, 2000, 20(5): 271-272.

    [15] 李玉珍, 陈日来, 陈晓凯, 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丹参片和滴丸中丹酚酸B和丹参酮IIA的含量[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5, 25(6): 523-525.

    [16] 黄喜茹, 曹冬, 詹文红. RP-HPLC测定复方丹参片中隐丹参酮、丹参酮I、和丹参酮IIA的含量[J]. 分析实验室, 2006, 25(8): 116-118.

    [17] 刘洁, 李霞, 胡珊珊. 复方丹参方中使药冰片对君药中的丹参素在家兔组织分布中的影响[J]. 药物分析杂志, 2008, 28(10): 1612-1615.

    [18] 何静雯, 谭珍, 张柳, 等. ELSD法测定三七及复方丹参片中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的含量[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5, 16(4): 269-271.

    [19] 冯中, 李晓燕, 刘波, 等. HPLC测定不同厂家复方丹参片中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e、Rg1、Rb1含量[J]. 中成药, 2009, 31(1): 71-74.

    [20] 黄永焯, 王宁生. HPLC-ELSD法测定复方丹参滴丸中人参皂苷Rg1、Rb1和三七皂苷R1的含量[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2, 13(3): 174-200.

    [21] 黄海欣. HPLC-ELSD测定复方丹参片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含量[J]. 中国药师, 2008, 11(4): 404-40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82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