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定眩汤治疗肝肾阴虚型眩晕46例临床观察(2)
第1页 |
参见附件。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并结合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拟定。
痊愈:眩晕、恶心、呕吐及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体征消失,TCD示椎基底动脉供血恢复正常;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TCD示椎基底动脉供血明显改善;有效:症状体征减轻,TCD示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TCD检查无变化。将痊愈、显效、有效相加为有效人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73.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多由脑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血粘度增高等因素引起,使椎基底动脉管腔变窄,血液流动速度缓慢,导致供血区域脑干、小脑、间脑、枕叶、颞叶等脑组织一过局灶性神经功能产生障碍,以眩晕为主症,临床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其进一步发展能引起后循环梗塞,危及生命,故应及时进行治疗。该病属于祖国医学“眩晕”的范畴,肾主骨生髓,《灵枢·海论》曰“脑为髓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出现头晕、目眩、耳鸣、健忘等症。而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维持协调和充盛的生理状态。肝血不足可以引起肾精亏损,肾精亏损亦能导致肝血不足。《景岳全书·眩晕》云:“无虚不作眩,当以治虚为主,而酌兼其标。”本研究所用滋阴定眩汤乃杞菊地黄汤加天麻、川芎而成,其取杞菊地黄汤滋补肝肾、添精益髓、滋阴明目之效以治本。天麻药性平和,“主头晕虚旋”,配合杞菊地黄汤滋阴定眩以治标。《本草汇言》曰“川芎,上行头目,味辛性阳,气善走窜”,本方中取川芎引药上行,兼防滋补药品之滋腻。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天麻素具有降低心脑、外周血管阻力和扩张小动脉及微血管、增加心脑血流量、营养神经细胞的作用。川芎嗪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3],且能通过血脑屏障,在脑干分布较多,能改善脑供血。综上所述,该方能够滋补肝肾之阴,具有平肝益髓定眩之效,并能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治疗肝肾阴虚型眩晕的验方。
参考文献
[1] 史玉泉, 周孝达. 实用神经病学[M]. 3版. 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1487-1488.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23-23.
[3] 张周. 川芎嗪对心血管保护的药理学作用和临床应用进展[J]. 中国实用医药, 2009,4(7): 129-130.
(收稿日期:2012-10-29)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9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