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医药》 > 2015年第5期
编号:12615837
有关卤代类吸入麻醉药的肝、肾保护与肝、肾毒性作用的争论(3)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1日 上海医药 2015年第5期
     2)免疫介导的肝细胞毒性 也称Ⅱ型氟烷性肝炎,为氧化代谢、免疫介导的暴发性重度致死性肝损害,约有1/(35 000~40 000)的卤代类吸入麻醉药麻醉患者会在术后发生暴发性肝坏死,临床上表现为高热、黄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清自身抗体出现、胃肠道不适、非特异性皮疹和关节痛等自身免疫反应以及严重的肝转氨酶水平升高,具典型的自身免疫性肝炎表现,死亡率高达约75%。重复使用卤代类吸入麻醉药后发生肝坏死的风险增加。肥胖和女性患者使用卤代类吸入麻醉药后发生重度肝毒性的几率较高。一种麻醉药所产生的抗体与另一种麻醉药所产生的抗原有明显的交叉反应。免疫介导的肝细胞毒性的诊断标准为:①麻醉后3周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黄疸;②术前无肝病史;③排除其他肝毒性原因(肝脓肿、术中低血压、病毒性肝炎、巨细胞病毒及Epstein-Baer病毒感染);④以提纯的三氟乙酰化肝微粒体蛋白(100、76和57 KDa)为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到相应的抗体表达水平。免疫介导的肝细胞毒性的发生机制是:卤代类吸入麻醉药在肝内经细胞色素P450 2E1酶氧化代谢生成三氟乙酰乙酸(trifluoroacetoacetate, TFA),后者与肝细胞内某些蛋白的赖氨酸残基结合形成TFA-蛋白加合物,使得这些内源性肝蛋白由“自我”变为“非我”而产生免疫原性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