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医药》 > 2016年第17期
编号:12952016
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9月1日 《上海医药》 2016年第17期
     1.3 折返

    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细胞肥大、胶原纤维排列扭曲破裂导致单向阻滞或者传导缓慢而引起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进一步发展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9-10]。缝隙连接蛋白决定心肌传导速度,心力衰竭时的心肌重构引起连接蛋白下调和缝隙连接分布紊乱是折返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11]。此外,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K+、Ca2+等离子通道和(或)受体的表达及其功能变化,导致心肌细胞电活动的不均一,特别是复极化的离散伴动作电位时限延长是心力衰竭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关键因素。

    1.4 神经激素与电解质紊乱

    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同酮系统激活是心力衰竭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正性肌力等药物可以增强该系统的活性。儿茶酚胺不仅通过提高自律性、引起触发活动、改变传导性和不应期导致折返而引起心律失常,还可直接引起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兴奋,导致心律失常。

    1.5 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时,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儿茶酚胺分泌增多或应用洋地黄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可导致心肌局部传导和不应期改变或自律性增加引起心律失常 ......
上一页1 2 3 4 5 6 7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2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