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医药》 > 2022年第16期
编号:46377
儿童腹泻病的诊治策略
http://www.100md.com 2022年3月24日 2022年第16期
肠病,轮状病毒,补液,1定义和分类,2病因,1感染因素,2非感染因素,3急性和慢性腹泻病因的差异,3诊断要点,1病史,2体格检查,3辅助检查,4治疗建议,1住院指证,2补液治疗,3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4饮食治疗,5抗感染治疗,6锌剂
     胡会 张婷

    (上海市儿童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上海 200062)

    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表现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儿童第2位常见多发病。在我国,根据一些省份的入户调查资料,全人口的腹泻病发病率为0.17~0.70次/人年,5岁以下儿童则为2.50~3.38次人/年[1],是造成儿童死亡的第2大原因。据估计,在全球5岁以下儿童中,腹泻病每年造成150万~200万例死亡[2-3],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儿科医师每天都要面对的管理问题。

    为了规范化和治疗儿童腹泻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各国、各地区均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儿童腹泻病的指南或专家共识。我国专家分别于1993年、2009年在参照WHO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中国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指南,2016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消化学组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部委员会再次组织专家制定了“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相关学科专家根据我国国情制定了《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诊疗规范(2020年版)》[4-7]。本文结合这些指南和规范,从定义和分类、病因、诊断要点、治疗建议、预防策略等方面对儿童腹泻病作一阐述。

    1 定义和分类

    我国的腹泻病定义为大便性状改变和(或)大便次数较平时增多,以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特征,大便性状改变可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和脓血便,大便次数增多一般为≥3次/d。根据病程分为急性腹泻病(≤2周)、迁延性腹泻病(2周~2个月)和慢性腹泻病(>2个月)[8]。国外将腹泻病定义为大便内含有过多的水或电解质,或大便的重量增加,婴儿和幼儿(<10 kg)的腹泻定义为每日大便量>20 g/kg,年龄较大的儿童或青少年的腹泻定义为每日大便量>200 g;腹泻病程>2周为慢性腹泻(chronic diarrhea)或持续性腹泻(persistent diarrhea,PD)[9-10]。

    按病情分型可分为(1)轻型:无脱水、中毒症状。(2)中型:有些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3)重型:重度脱水或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高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等)[8]。

    2 病因

    引起儿童腹泻病的病因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两种。

    2.1 感染因素

    感染因素可分为肠道内感染和肠道外感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56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