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09年第7期
编号:12052979
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药物治疗综述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1日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09年第7期
     [中图分类号]R75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097-02

    慢性荨麻疹是指皮损反复发作超过6周以上的荨麻疹。由于该病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楚,治疗相对比较困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药物很多,用药方法和治疗时机也不尽相同,出现了组胺H1受体拮抗剂第二代药物、白三烯受体抑制剂,环孢素和激素类药物也应用于临床,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结合也取得很好的效果,对病因治疗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根本,现把国内外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进展综述如下。

    1组胺H1受体拮抗剂

    组胺H1受体拮抗剂是目前治疗荨麻疹最常用的药物,其对细胞上组胺受体位点的可逆性竞争作用而阻止组胺作用于靶细胞,通过阻滞和拮抗受体H1而发挥抗过敏作用,以达到防止一系列生理反应发生的作用。自1933年发现2[N哌啶甲基]1.4苯骈二氧六环具有抗组胺活性至今,抗组胺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此间出现的抗组胺药有苯海拉明、安替根等;自80年代起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此间出现的药物有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阿伐斯汀、特非那定、贝托斯汀、依巴斯汀、咪唑斯汀、非索非那定、诺司咪唑、阿司咪唑等。第二代抗组胺药的心脏副作用或中枢系统镇静作用由于结构上的改进或纯化比第一代都明显降低。

    地氯雷他定:2000年11月首先在美国上市,是抗组胺药氯雷他定的活性代谢产物,许多体外实验表明该药在不低于治疗浓度的情况下,可通过抑制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发挥其抗炎作用。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中,190例中重度慢性荨麻疹患者接受地氯雷他定5mg/d,或安慰剂治疗6周,与安慰剂相比,结果显示地氯雷他定组起效迅速(约36h瘙痒评分下降45.2%),疗效持久(第6周时瘙痒评分较基线下降74.0%),可以显著减少风团数量和缩小最大风团面积、明显地改善睡眠、生活质量和慢性荨麻疹总体评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1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