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09年第9期
编号:11879244
解结针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9年9月1日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09年第9期
解结针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解结针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与常规针刺法疗效差异比较。方法:随机将9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41例,分别采用解结针法治疗和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9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结针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疗效显著。

    【关键词】梨状肌损伤综合症/针灸疗法;针刺疗法/方法

    【中图分类号】R6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155-01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笔者在临床中采用解结针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54例,并设对照组41例进行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95例患者均来自本院2006~2008年康复门诊病人,按首诊顺序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41例),95例中男45例,女50例,最小35岁,最大74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8年,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和病情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的标准:①有外伤或受凉史;②常发生于中老年人;③臀部疼痛,严重者患侧臀部呈持续“刀割样”或“烧灼样”剧痛,多数伴有下肢放射痛、跛行或不能行走;④臀部梨状肌部位压痛明显,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直腿抬高在60°以内疼痛明显,超过60°后疼痛减轻,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用0.5×100mm针灸针,在梨状肌起止点及其肌纤维经过处寻找结节样、条索状反应点和压痛点为治疗点。每次选用1~3个治疗点,常规消毒,按常规针刺法进针,进针后使针尖穿透结节或条索状物,沿梨状肌走行方向和垂直方向用针灸针分离2~3次,出针,常规处理针口。压痛点治疗则在进针得气后行上述分离治疗,若遇到触电样或搏动样针感,须退针改变针尖方向。2天治疗一次。5次为1疗程。

    2.2 对照组:取穴:以患侧臀部阿是穴为主穴,肾俞、大肠俞、承扶、委中、昆仑为配穴,均平刺,用平补平泻法。2d治疗1次,每次留针30min。5次为1疗程。
, 百拇医药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肢体功能活动恢复正常,行走自如,直腿抬高试验(-),梨状肌牵拉试验(-),随访3个月以上无复发。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肢体功能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患肢只有在做剧烈运动时稍有不适,可触及条索状肌束,直腿抬高试验(-),梨状肌牵拉试验(-)。有效:疼痛有所减轻,肢体功能活动有改善,患肢在做剧烈运动时疼痛明显,可触及条索状肌束,直腿抬高试验(±),梨状肌牵拉试验(±)。无效:经治疗3个疗程,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

    3.2 观察方法:根据症状、体征分量表评分职分比,采用尼莫地平法,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判定疗效。愈显率=临床控制率+显效率。

    临床治愈:疗效指数≥95%;显效:疗效指数≥70%且<95%;有效:疗效指数≥30%且<70%;无效:疗效指数<30%。
, 百拇医药
    3.3 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3.4 治疗结果(见表1,表2)。

    表2数据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 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4 病例举例

    李某,男,58岁,惠州人,2006年10月21日门诊病人。诉左臀部疼痛伴左下肢麻木疼痛已1月余,患者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臀部胀痛,向左小腿外侧放射,行走困难,多处求治,诊断为梨状肌综合征,经多种方法治疗,效果不明显。就诊时症见患者形寒肢冷,左下肢麻痹疼痛剧烈,呈刀割样。体查:腰椎生理弧度存在,腰椎棘突及棘突旁未见压痛,左臀部肌肉轻度萎缩,左梨状肌体表投影处可触及条索样隆起,压痛明显,疼痛向左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左60°以内痛甚,超过60°后痛减;屈颈试验(-),挺腹试验(-),左侧梨状肌紧张试验(++),腰椎与骨盆CT片未见异常。予解结针法治疗,1疗程后症状缓解,2疗程后疼痛麻痹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 百拇医药
    5 讨论

    梨状肌综合征是指由于梨状肌急、慢性损伤引起梨状肌水肿、痉挛、肥厚、粘连等刺激或压迫了坐骨神经及其它骶丛神经、臂部血管所引起的一侧臀腿疼痛为主的一系列症状 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正常情况下坐骨神经不会受到压迫和刺激,下肢不会发生症状,而梨状肌变异者当过度外旋下肢至肌扭曲或臀部受寒冷侵袭时,由于梨状肌肌束收缩幅度的改变,造成该肌损伤,使之痉挛、充血水肿,肌束间间隙缩小,此外,梨状肌受骶尾神经支配,骶一、骶二神经受压,皆可造成该肌肉营养障碍,梨状肌弥漫性肿胀,粘连也可直接影响到梨状肌上、下孔通过的神经、血管,使神经、血管受到压迫和刺激,从而引起病变的发生。解结针法为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集手法、针灸、挑治于一体的微创针刺方法。它以针代刀有松解治疗作用,可分离软组织的粘连,解结针法具有整体性和双向性调节的特点,既可降低末梢神经的兴奋性,又可抑制血管通透性升高,对慢性无菌性炎症有防止粘连、消肿止痛、改善局部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及炎症吸收,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本病通过解结针法法,松解了粘连,挛缩,起到缓解梨状肌痉挛,消除梨状肌水肿,解除对坐骨神经、血管的压迫;同时,可以改善梨状肌局部及其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强局部肌肉、神经的营养供给,促进新陈代谢,消除局部的无菌性炎症,松解肌肉与神经的粘连,使受损的组织修复,故常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4-205

    作者单位:516002 广东省惠州市人民医院, 百拇医药(陈小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