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09年第10期
编号:11878224
外伤后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0月1日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09年第10期
     【摘要】目的:对外伤后病人的心理反应进行调查并采用规范化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方法,达到减轻不良心理反应的目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心理反应对病人作出相应的心理护理,给病人以有力的心理支持,使其更配合治疗和护理。结果:患者进行健康干预后,其不良心态有明显减轻。结论:了解外伤后患者心理情况,针对具体情况提出健康护理干预措施并加以实施,可降低患者家属的不良心态程度,使其提供更高的社会支持,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为病人康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外伤;心理反应;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189-01

    骨伤病人多因突然遭受意外事故、外力、外伤常突然意外发生,事先毫无心理准备,外伤后改变了病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状况,需要给予调整和适应,因此骨伤病人不论是在疾病的治疗,还是在康复的全过程中,既要重视药物及手术等治疗与护理,还应重视病人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康复护理,才能给病人以全面地护理,使病人早日康复。
, 百拇医药
    我科病房收治主要以创伤病人为主,创伤病人占每年住院病人总数95%。本人通过对2008年8月~2008年12月因外伤住进我科病房的200例患者进行心理反应的调查并提出护理干预,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对200例外伤住院病人进行调查,其中男148例,女52例;年龄15~70岁,平均28.5岁;车祸伤137例,刀伤32例,切割伤8例,高处坠落伤23例。

    1.2 方法:将设计好的问卷给住院一天以上的清醒病人,病人在问卷上填写“有”或“否”。对因创伤重或文化程度较低不能填写者,护士可以用问答的方式帮助病人填写,待填好后收回。问卷回收率为100%。

    2 结果

    根据病人心理反应调查结果显示:
, http://www.100md.com
    担心生命安全200例,占(100%);孤独感180例,占(90%);渴望护理指导190例,占(95%);紧张和恐惧184例,占(92%);焦虑156例,占(78%);忧郁悲观58例,占(29%);担忧就业13例,占(6.5%);担心费用25例,占(12.5%);牵挂家庭 30例,占(15%);担心手术失败 28例,占(14%)。

    3 护理干预

    3.1 担心生命安全:这是病人最突出的心理反应,感到死亡的威胁,希望得到快速的救治。护理措施:抢救生命,满足病人安全的需要。当病人来到病房时,按轻、重、缓、急,以轻、准、快的过硬技术配合医生抢救病人,沉着冷静,给病人以安全感,同时以亲切、热情的言语安慰病人。

    3.2 孤独感:病人都希望家属及护士守护和得到特殊照顾。护理措施:加强巡视,我们主动接近病人,经常与他们交谈,做好入院宣教,介绍医院环境及有关住院制度,使他们尽快适应环境[1]。尤其在监护室的病人,每天一次探视时间,病人更加感到孤独,我们在不影响治疗地情况下,与病人聊天,讲故事,给病人提供一些有利于健康的书籍和健康报。在普通病房允许病人进行适当地消遣活动,允许亲友多探视,陪护病人,消除病人地孤独心理。
, http://www.100md.com
    3.3 渴望护理指导:病人希望获取有关疾病和健康保健知识。护理措施:根据不同文化层次的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外伤病人病情复杂,手术方式不同,在教育内容上各有差异。因此,应按病情制订不同的教育计划,让病人参与教育计划,主动配合,提高病人的自护能力。

    3.4 对紧张和恐惧心理的护理:我们会主动热情地向病人介绍病情、治疗方法及康复的过程,及时处理,消除躯体疼痛。治疗时,操作熟练、不增加病人痛苦;在遇到较严重的伤情时,护理人员沉着、神态自若、工作有条不紊、忙而不乱,以免加剧患者的恐惧心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向病人讲解以往同类病人的住院治疗情况和出院后的情况,使他们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为早日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3.5 焦虑心理:病人焦虑的主要原因是担忧预后,担忧影响就业,担心费用。护理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人的焦虑心理。护士应主动向病人及家属了解情况,鼓励病人表达并稳定其情绪,用一些鼓励的话语和残疾名人去说服他,使其鼓足勇气,面对现实。正视病情,消除或减轻焦虑心理。若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治疗方案、并安慰病人,使其保持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 http://www.100md.com
    3.6 对忧郁悲观患者的护理:护士经常接近病人和其谈心,开导病人,列举已治愈、好转以及肢体功能恢复好的典型病例来说服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指导和协助病人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同时还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护士在与可能留下残疾的病人接触时,言语要慎重,不要谈及病人伤感的话题。以同情和理解病人的痛苦心理为根本,用实际的关怀备至来传递心意,尽快得到病人的信赖,使病人尽快适应所发生的变化,对严重的情况,可酌情使用抗忧郁药物。

    3.7 渴望了解环境:待病情平稳后,病人需要了解环境。护理措施:加强入院介绍,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制订入院介绍卡和床头卡,护士按照内容逐项介绍使病人尽快了解自己的主管医生、护士、主任和护士长,熟悉环境及医院的规章制度等。尽可能的方便患者,达到患者及家属的满意。

    4 体会

    各种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和疾病康复的影响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医学实践中,大量事实证明有害的心理因素可影响疾病的康复,甚至致病,所以任何疾病的康复不仅是躯体上的康复,同时应包括心理反复,而且心理康复在全面康复中占主导地位[2]。本文对200例外伤病人进行心理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后,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外伤病人大多数是意外事故所致,病情复杂,多发性、复合性创伤多见,发生伤害的原因复杂,心理障碍程度轻重不一,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外伤后病人的心理护理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何晓真,张进川主编.实用骨科护理学[M].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年、186-187

    [2] 戴闽主编.实用骨科治疗与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27

    作者单位:

    054000 河北邢台市第三医院骨科1

    054000 河北邢台市冶金医院2, http://www.100md.com(耿丽莹 黄红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