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twin-block矫治器疗效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1548KB,2页)。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治疗后螺旋CT片上都可以看到髁突的后上部的"新月形"的影像,即"双轮廓"影像,而所有患者矫治前的螺旋CT片都没有这种影像。
在本研究中,磁力Twin-block矫治器对患者下颌骨的生长刺激作用是非常显著的,下颌骨的长度(Co-Gn)在矫治后比矫治前平均增加了5.2mm,其中下颌支长度(Co-Go)的增加(平均3.1mm)大于下颌体长度(Go-Gn)的增加(平均2mm)。这与最近关于Twin-block矫治器的研究结果基本相同。A点到W轴的水平距离只减小了0.1mm,反映矫治期间上颌骨没有发生有效的前移,受到了一定的抑制,这与Lunder的研究结果类似。另外研究还发现上颌切牙的唇倾度减小,上颌磨牙也向远中移动,也许就如Lunder的文章中所提到的,A点的位置受上颌切牙牙根位置的影响,而上颌切牙的直立,使得A点前移,从而影响了矫治器对上颌骨抑制作用在测量数据上的表现。在用功能矫治器矫治Ⅱ类错合患者时,应尽量避免下颌的不利旋转,以免面形出现不利的变化,尤其是对于面角偏高的患者。在本研究中,患者的上颌磨牙和下颌磨牙分别平均升高了0.4mm和2.9mm,但是由于后面高同时增长了4.5mm,下颌平面角和Y轴角并没有增加,反而倾向于减小,反映下颌骨未发生向下后旋转,而是基本上沿着Y轴的方向向前向下生长移位,这可能是由于下颌的前后面高都有所增加所致。另外下颌骨位置的前移(Gn点平均前移2.8mm)导致了ANB角的减小,这在临床上都有助于Ⅱ类面型的改善。
切牙覆盖平均减小了6.5mm,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这得益于下颌骨的生长,下颌切牙的唇倾和上颌切牙的直立。其中上下颌骨变化的效应约占45%(Gn点前移2.8mm,A点后退0.3mm),而切牙牙轴变化的效应约占55%。在切牙的变化中,上切牙平均直立了3.5度,与W轴的距离平均减小了1.3mm,剩下的2.6mm的覆盖减小都是下颌切牙的唇倾造成的,而下前牙的唇倾是我们在大部分功能矫治器的临床治疗中不希望看到的。在将来的研究中,我们应该对这个问题多加以考虑。本研究中,由于医学伦理方面的原因,未能设对照组。另外,我们只观察了磁力Twin-block矫治器的主动矫治阶段的疗效,而长期的稳定性还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Kim YH.A Comparative Cephalometric Study of Class II,Division 1Nonextration and Extraction Cases[J].Angle Orthod,1979,49(2)77.
[2] Moyers RE,Riolo ML Guire.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lass II maloc-clusion[J].Am J orthod,1980,78:447.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4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