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中旬刊》 > 2010年第8期
编号:12024768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3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年第8期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后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对23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剖宫产术后2年左右,表现为手术切口部位出现随月经周期而出现的痛性包块,随病程发展而增大,部分患者CA125可有升高,有效典型的病史和临床表现。结论:手术切除包块是治疗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法。剖宫产术中应严密预防子宫内膜种植。

    【关键词】剖宫产术;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100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079-0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在宫腔以外部分种植生长,最常见的部位是卵巢和盆腔,也可发生宫颈、阴道、会阴、腹部切口。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也有明显升高趋势。对我院2005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3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剖宫产术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治疗和预防。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年龄25-42岁,平均30.4岁,孕次1-5次,产次1-2次,23例病人并1例于剖宫产术后发生,占91.30%;1例为中期妊娠小型剖宫产术后,占4.35%;1例为二次剖宫产术后,占4.35%。其中4例腹壁纵切口,余为腹部横切口。发病时间最短于产后6个月,最长于产后120个月,平均6.2个月,23例病人有18例在我院剖宫产,占同期剖宫产术的0.012%,有3人同时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1.2临床表现:腹壁切口处均有大小不一的包块,伴有疼痛症状,大小与疼痛程度与月经周期有关,经前和经期疼痛加重,包块增大,经后疼痛逐渐减轻,包块缩小,3例经期需服用镇痛药物止痛。体查均可在腹壁切口疤痕周围触及到不规则结节状,质韧肿块,伴有触痛,跟部深,经期尤为明显,包块大小约为1-4.5cm,单个结节20例,多个结节3例。其中1例侵及腹部皮肤、腹直肌前鞘,膀胱也被侵及。

    1.3辅助检查:腹部彩超检查提示腹壁切口附近可见形态不规则的稍低回声,无包膜,无异常血流信号,未达腹腔,血清CA125检测9例患者大于35mLu/mL。其中2例行较大质地偏软的包块穿刺,细胞学检查见不同分化程度的腺上皮和间质细胞。

    1.4治疗;23例中4例一开始服用孕三烯酮2.5mg,每周2次,持续3-6个月,症状无好转改手术治疗,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术中见16例病灶位于皮下脂肪至筋膜层,5例累及肌层,2例累及腹膜但未侵入腹腔。颜色呈棕、灰黄色。病灶多为实性,散在分布,12例见有巧克力色组织。切除包块2cm左右,累及腹膜者切除部分腹膜。2例因病灶范围较大切除术后用人工补片修复筋膜。反复冲洗腹壁切口,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1例膀胱侵及切除病灶,行膀胱修补术,腹壁及腹直肌缺损,用人工补片修补。

    2.结果

    送检组织有出血和纤维化组织镜下可见有腺上皮,间质细胞、淋巴细胞、含铁血黄素细胞。3例病情较重者,术后继续使用孕三烯酮2.5mg,每周2次,持续3-6个月。随访17位患者,目前尚无复发病例。

    3.讨论

    3.1病因和临床特点。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目前仍未完全清楚,以往有经血倒流,内膜种植,体腔上皮化生,播散学说。近年来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自身细胞免疫缺陷有关,不仅发生在子宫和卵巢手术,也可发生在外因手术,腹腔镜手创口,羊膜腔穿刺术后。其次可见于腹壁的转移癌、子宫内膜癌等恶性肿瘤。可能是手术操作将子宫或腹腔内游离的子宫内膜碎片种植至切口,而与以前病史无关。剖宫产率高而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较低,可能因产后体内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至较低水平,种植的子宫内膜不易生长[1]。有作者观察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时间和哺乳时间的长短有一定关系,也支持了这一点[2],不同时期子宫内膜种植的能力应为:经后期>经间期>分泌期>经前期>经期>早期妊娠>晚期妊娠。实验表明,妊娠早、中期的子宫内膜较晚期的子宫内膜再生能力强,大量的内膜异位症术后发生该病者反而不如剖宫产术后多,究其原因,除在于内膜的特点可能起决定作用外,与机体全身及局部特殊免疫状态和功能有关、激素变化、细胞因子和酶等作用有关[3]。本组23例患者腹壁横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占19例,腹壁纵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占4例,说明横切口更易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与横切口与子宫下段切口位置更近有关。

    3.2诊断。①多有剖宫产手术史;②切口部位结节或包块;③疼痛程度及包块大小呈周期性变化;④B超检查有助由于包块定位,但无特异性;⑤病灶组织学检查可确诊,组织病理有以下几种可能:腺上皮、间质细胞、纤维素及出血含铁血黄素。23例患者术后病理均确诊。

    3.3治疗。有药物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病灶较好,有学者认为手术为唯一选择。本文资料显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因病灶常累及腹直肌筋膜,肌层甚至腹膜,形成致密、广泛粘连,手术要求要彻底切除病灶者需切除病灶范围大,切除范围应超过病灶的1-2cm以上,腹壁和筋膜的缺损显著者,可行皮瓣移植或补片。如病灶界限不清,术前可以药物治疗,孕三烯酮2.5mg,2次/日连服3月,可使病灶缩小,界限清楚,易于手术切净。若术中病灶边缘切除不满意,术后应辅以药物治疗。

    3.4预防。本组患者均有剖宫产史,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是减少本病的基本条件,医生要从思想上重视本病,不要片面追求手术速度及切口的外表,应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任何盆腔手术都有发生内膜异位症的风险,异位内膜可发生在手术的各个创面,如腹壁切口皮下组织,子宫瘢痕。故术中保护切口不受污染非常重要,清理宫腔的纱布做到一次性使用,缝合子宫切口时不要将内膜带入,取出胎盘后及时更换无菌手套,关腹时应常规冲洗腹壁切口,缝合子宫后之缝线不宜用于腹壁切口的缝合,提倡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等。

    参考文献

    [1]冷金花,朗景和,杨佳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进展.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1):53.

    [2]奚玲,黄亚珍.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11例分析.中国实用妇产科与产科杂志,2004,20(5):312.

    [3]徐春琳,王振涛,吴文英,等.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2例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8,23(7):1018., http://www.100md.com(张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