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814KB,1页)。
【摘要】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入尿激酶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160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两组均常规抗结核、口服泼尼松及细管引流治疗。治疗组注入尿激酶10万单位+生理盐水20ml,对照组胸腔内注入生理盐水20ml。结果:抽液次数a:治疗组2.5±1.5次,对照组5.6±1.6次;胸水消失时间a:治疗组7±3.4天,对照组17±4.2天;治疗前后胸膜厚度变化b:治疗组-0.56±0.02,对照组0.20±0.03;治疗后肺功能a:治疗组FVC占预计值比值0.88±0.01,FEV1占FVC比值0.87±0.02;对照组FVC占预计值比值0.78±0.02,FEV1占FVC比值0.77±0.0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a:p<0.05,b: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使胸液吸收较快,胸腔内炎症反应减轻,从而减轻胸膜增厚、粘连,有利于肺功能的恢复,可用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辅助治疗。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尿激酶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037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017-01
结核性胸膜炎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胸膜炎性疾病,如处理不当,胸水长期存留可形成胸膜增厚、粘连、胸廓畸形等,从而造成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而影响肺功能。我院采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取得不错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0例初治结核性胸膜炎,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其它严重合并症者为观察对象。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17~75岁,平均33.6岁;对照组80例,男52例,女28例,年龄16~77岁,平均34.2岁。第一次抽液前行肺功能、胸部CT检查。2组病人年龄、性别、胸膜厚度、肺功能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观察方法:2组病人均常规抗结核治疗,泼尼松30mg/d口服,待体温正常、胸水控制后渐减量,总疗程4~6周。2组均经B超定位后行胸膜腔细管引流术,待引流充分,引流量小于50ml/d后,通过三通开关向胸腔内注药,治疗组注入尿激酶10万单位+用生理盐水20ml;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20ml。注入后闭管,嘱患者变换体位,以便药物与胸膜充分接触,2h后重新开放引流。每天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无液体流出后复查B超。如确无胸水或胸腔积液厚度小于5mm,则拔除引流管。观察抽液次数、胸水消失时间。8周后检测肺功能,行胸部CT检查,测量胸膜厚度,观察胸水有无包裹等。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均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2.1抽液次数,胸水消失时间:治疗组抽液次数2.5±1.5次,胸水消失时间7±3.4天;对照组抽液次数5.6±1.6次,胸水消失时间17±4.2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治疗后胸水包裹情况、胸膜厚度变化(表1):治疗组发生胸水包裹2例(2.5%),对照组发生13例(16.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1显示),治疗组胸膜增厚明显减轻,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表1治疗8周CT测定胸膜厚度比较
2.3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表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肺功能明显改善。
表2治疗后8周肺功能变化
2.4不良反应:各组间,抗结核治疗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有2例在第2次抽液后胸水为淡红色,以后抽液时又为草黄色。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注入尿激酶前后测定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无明显变化。
3.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是胸膜对结核菌素和蛋白成分高度反应的结果。疾病早期,不仅胸膜充血、肿胀,且渗出液中含有纤维蛋白,而纤维蛋白沉淀于横膈及纵隔层胸膜上,堵塞了横膈及纵隔层胸膜微孔,使胸膜对胸液的吸收能力明显下降[1],纤维蛋白沉积于胸膜,形成纤维苔素,纤维蛋白充当炎性细胞的趋化物,影响血管通透性。后期,胸膜内皮细胞脱落坏死,大量纤维蛋白渗出、沉着,形成纤维硬结,使局部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障碍,出现胸膜增厚、粘连、胸水包裹等[2],影响肺功能。患者由于发现晚、治疗不及时,治疗不当等因素形成胸膜粘连、肥厚、包裹的发生率可达30%[3],而且一旦形成胸膜肥厚与粘连,则治疗难度大,有些甚至需外科手术治疗,增加病人痛苦及病人的经济负担。因此,对结核性胸膜炎早期进行干预治疗,有效在预防胸膜肥厚与粘连,显得十分重要。
尿激酶是非特异性外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激活剂,能直接激活体内纤维蛋白溶酶,从而发挥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富含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在胸膜肥厚、粘连过程中起着始动与加剧作用[4]。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后,可降解胸液中的纤维蛋白,降低积液粘稠性,清除胸膜表面的间隔和粘连,保障胸腔引流通畅,胸液容易排出,理论上可减少炎症引起的胸膜肥厚、粘连,改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有文献报道,在胸液形成不超过6周,纤维蛋白尚未广泛沉积时效果较好[5]。我们在疾病早期即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使结核性胸膜炎病情控制快,胸液吸收快,胸膜得以保护,不发生明显的增厚、粘连,尽最大可能保护了肺功能。治疗组胸水包裹发生率低,胸膜增厚与肺功能明显改善,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治疗组在胸水吸收速度上快于对照组,减少了抽液次数,减轻了病人痛苦。注入尿激酶后,胸水吸收快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纤维蛋白溶解作用有关,也和纤维蛋白溶解剂影响胸膜的炎症形成有关[6]。
总之,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是一种有效方法,且不良反应不明显,为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临床应用将日渐广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814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