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中旬刊》 > 2010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021209
急性脑梗死病人的心理分析及干预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秦 利 王丽平 周 亚
第1页

    参见附件(1659KB,2页)。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探讨心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2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152例和对照组135例,心理干预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院1周和6周时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开始下床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分别为47.04%和45.30%,心理干预组患者在6周后的SAS、SDS积分及开始下床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和抑郁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促进功能康复。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心理状态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195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460-02

    急性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老年人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栓塞等,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其发病率为110/10万,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对于脑梗死患者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脑梗死造成的躯体性损害症状,而对患者梗死后的心理状态较少予以注意。有大量文献报道证实心理因素与急性脑梗死有密切的关系。为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的心理状态及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给临床开展心理治疗提供依据,笔者近年来对我科收治的287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心理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07年12月~2009年12月期间因急性脑梗死入住神经内科的患者287例,均符合我国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研讨会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并经头颅CT和(或)MRI证实。其中男172例,女115例,40~59岁92例,60~78岁195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89例,占31.01%,高中以上120例,占41.81%,高中以下15例,占23.69%;78例伴有高血压病史,34例有糖尿病史。所有病例均为首次发病,发病到入院时间2h~2d不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功能障碍,无明显语言障碍,所有患者神志清醒,病情相对稳定,能独立完成问卷填写。将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心理干预组152例,对照组13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入院时间、治疗方法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心理状况调查:采用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在患者住院后1周时和6周后测查。积分用标准分,在自评量表的测查中,对文化程度较低而不能独立完成量表者,则由其主管医师或家属逐条说明题意,征得意见后代为填写。测查时被测查者在统一标准指导语的指导下一次性完成。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两组患者计量资料数据采用 表示,其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心理状态一般情况:根据自评量表积分,按照通用的划分标准SAS≥50分、SDS≥50分视为异常。从两种自评量表总分的分布来看,在入院1周时SAS评分在50分以上的脑梗死患者135例(47.04%),其中心理干预组72人(47.37%),对照组63人(46.67%);SDS评分在50分以上的脑梗死患者130例(45.30%),其中心理干预组69人(45.39%),对照组61人(45.19%),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较高,提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欠佳,存在焦虑与抑郁等常见的心理障碍。

    2.2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自评量表积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在入院1周时的SAS、SDS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组患者在6周后的SAS、SDS积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促进患者康复,(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自评量表积分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两组患者功能康复时间比较:由(表2可知),两组患者开始下床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心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功能康复。

    表2两组患者功能康复时间比较( X-±S,d)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心理障碍是脑梗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最常见于脑梗死急性期。脑梗死后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主要认为与遗传、生物学因素和内分泌等有关,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研究显示,脑梗死后70%的患者产生焦虑情绪,61.66%的患者产生抑郁情绪,持续存在的较强心理应激反应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减退,负性情绪往往使其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这些都会对患者的治疗及身心康复产生一定的影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5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