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47
编号:13698657
眼针与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102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19日 秦海军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 观察眼针与针药结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治疗组102例。对照组采用针药结合治疗,治疗组在针药结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眼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102例患者中,基本痊愈46例,占45.10%;有效51例,占50.00%;无效5例,占4.90%。对照组98例中,基本痊愈25例,占25.51%;有效50例,占51.02%;无效23例,占23.4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针与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風后遗症;眼针;针药结合

    "中风"属于中医内科中危重证候之一,本病治疗后常遗留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1]。其为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高、治愈率低、致残率高[2],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在2004年1月~2013年6月期间,通过采用眼针与针药结合的方法,共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10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4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200例,其中男109例,女91例;年龄35~82岁,病程1月~1年。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半身不遂或半身麻木,言语不利或吞咽困难,口舌歪斜,偶伴头晕、头痛,性情烦躁不安或郁郁少言,或寐差、或便秘、或小便不利,舌质暗红带紫,或红绛、舌有瘀斑,苔薄白、白腻、黄或黄腻、或少苔,脉象多弦,或弦滑、弦细。现将20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8例,其中男53例,女45例。治疗组102例,其中男56例,女4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①针刺治疗 针刺取穴:主穴:百会穴、患侧肩髃穴、患侧手五里穴、患侧曲池穴、患侧手三里穴、患侧外关穴、患侧合谷穴、患侧后溪穴、患侧环跳穴、患侧风市穴、患侧血海穴、患侧委中穴、患侧承山穴、患侧阳陵泉穴、患侧足三里穴、患侧绝骨穴、患侧解溪穴、患侧昆仑穴、患侧太冲穴、患侧至阴穴。配穴:十指僵硬者配患侧八邪穴;足内翻者配患侧金门穴;足外翻者配患侧然谷穴、患侧照海穴;言语不利或吞咽困难者配金津穴、玉液穴;神识欠清者配人中穴。针法:患者取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采用1.0~1.5寸毫针针刺上述各部位诸穴,其中肩髃穴、手五里穴、手三里穴、环跳穴、风市穴、血海穴、承山穴以4寸长针采用芒针针刺法进行针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