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临床诊治研究(1)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胃肠手术后发生肠外瘘的原因、临床表现特征、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临床诊治要点。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胃肠手术后并发肠外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综合药物的非手术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结果 100例患者中有70例采取抗感染、全胃肠外营养以及应用生长抑素和激素等综合药物治疗,治疗后均取得满意疗效;其余30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有1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绝大多数胃肠手术后肠外瘘患者均可采取非手术治疗自愈,非手术治疗的关键应随时保证引流的畅通,加强抗感染治疗,并维持胃肠内外的营养均衡支持,手术治疗是非手术治疗无效后的最后选择,手术治疗的关键应把握好手术时机及指征。
关键词:胃肠手术;肠外瘘;临床诊断;治疗方法;临床研究
肠外瘘是胃肠手术后极其严重的一种并发症,该病的发病率并不高[1],主要是由于腹部受创、腹部进行手术操作创伤、慢性肠道炎症、慢性肿瘤以及腹腔内发生严重感染等因素所致[2]。虽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胃肠外科手术操作已取得很大进步,也加强了外科重症的监护工作,胃肠营养支持、抗感染以及抗生素等治疗手段的发展与应用有效提高了肠外瘘患者的治愈率,但诊治过程仍然比较困难,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据相关数据统计[3],胃肠手术后发生肠外瘘患者的病死率高达16%~20%,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治疗胃肠手术后肠外瘘患者的关键应及早诊断,及早采取正确的治疗手段,可有效提高患者预后,降低患者病死率[4]。本文主要回顾性分析我院100例胃肠手术后并发肠外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1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胃肠手术后并发肠外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0例,女30例;患者年龄在22~70岁,平均年龄为(37.1±2.2)岁。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持续性腹胀、腹痛、发热、营养障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引流管中流出胃液或胆汁以及局部或弥漫性腹膜炎等症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