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411
编号:13693553
两种径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9日 蓝嘉芸 李玲波
第1页

    参见附件。

     3讨论

    近10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不规范广泛使用、环境污染程度的加剧,加上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及体检的普及,真菌性上颌窦炎在临床上的确诊成上升趋势[5]。真菌是条件致病菌,本身缺乏角化酶,难以在健康人的鼻腔、鼻窦黏膜表面定植[6],真菌喜好酸性、低氧、潮湿、温暖的环境,还与体内环境有密切关系[7]。常见的发病诱因为:①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等长期使用,本组病例中胃癌综合治疗术后合并残胃炎1例,糖尿病史3例,支气管哮喘、肺部慢性疾病2例;②鼻腔局部解剖结构变异及鼻道窦口复合体的阻塞,使窦腔缺氧、窦口引流不畅,造成潮湿、缺氧、温暖环境,易于真菌繁殖。本组病例中鼻中隔偏曲者19例,伴有鼻息肉者10例,钩突肥大者15例,中鼻甲反向弯曲者3例,中鼻甲肥大、泡状中鼻甲者2例。③环境因素。除了上颌窦内环境的变化外,机体的内环境也会影响疾病的发生,即鼻窦黏膜的病理学炎症反应,称之为:最低炎症性反应持续状态[8]。本组病例中,高血压患者14例。因此可认为,除了鼻腔局部解剖结构的变异及鼻道窦口复合体结构的阻塞外,全身的基础疾病也是是真菌性上颌窦炎的发病因素之一。

    真菌性上颌窦炎的可能发病机制为:上颌窦内的病理性分泌物潴留不能经纤毛运动排除,芽孢赖此生存,加上鼻腔局部解剖结构异常及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阻塞,也为真菌的繁殖创造了适宜的条件。菌丝可侵袭鼻窦黏膜,纤毛功能丧失,加速了真菌的繁殖,大量真菌菌丝相互缠绕,最后形成真菌球。真菌球多位于上颌窦腔的底部位置,因此同时行下鼻道开窗是本次讨论手术方式提供了依据。

    真菌球型上颌窦炎的治疗原则是彻底清除患窦内真菌球或黏蛋白和真菌碎片、病变组织,建立鼻窦宽敞永久性引流保留鼻窦正常的黏膜和骨壁。由于上颌窦口的底大口向上的特点,单纯的扩大上颌窦自然口的手术径路,仍使手术器械无法到达及鼻内镜无法窥及上颌窦窦腔的内上角及内下角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