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412
编号:13693338
改良式静脉穿刺法与传统式静脉穿刺法的比较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26日 《医学信息》 201412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式静脉穿刺法与传统式静脉穿刺法的比较,进一步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 选择2013年1月~12月妇科门诊输液观察患者1953人次,随机分为观察组978人次和对照组975人次,观察组采用改良式静脉穿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式静脉穿刺法。 结果 观察组采用改良式静脉穿刺法一次性成功率98.978%,对照组采用传统式静脉穿刺法一次性成功率为86.872%,观察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改良式静脉穿刺法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疼痛减少,值得广大护士应用。

    关键词:静脉穿刺 ;一次性成功率 ; 传统式改良式

    在临床护理操作中静脉穿刺是护士常用的一种基本技术,而上肢静脉又是穿刺中最常選用的部位。那么怎样提高护士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减少患者的痛苦已是广大护理工作者不断探讨的问题。我科从2013年1月~12月对妇科门诊输液观察患者共计1953人次进行了改良式静脉穿刺法与传统式静脉穿刺法的对照观察比较,结果发现改良式静脉穿刺法比传统式静脉穿刺法一次性成功率更高,患者痛苦更少,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12月妇科门诊输液观察患者1953人次,年龄18~82岁,平均39岁,均为已婚女性,输液天数5~7d,1.5~2h/d,药物均为常规消炎药,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式静脉穿刺法)与观察组(改良式静脉穿刺法),单月每周1、3、5为对照组,2、4、6为观察组,双月每周2、4、6为对照组,1、3、5为观察组,对照组共计975人次,观察组共计978人次,两组无论在性别、年龄、疾病诊断、使用药物、输液时间上等都具有可比性。

    判断标准:一次性穿刺成功即"一针见血"为标准,不在针尖进入皮下后反复寻找血管,否则视为失败。

    1.2方法 对照组:选择合适的上肢,静脉穿刺点尽量从肢体的远心端开始寻找,穿刺针头均为一次性输液器的7号针头。准备好用物后,向患者解释穿刺的目的及步骤,以消除患者的紧张和顾虑。在穿刺部位下放一小垫枕,选好静脉,用0.5%碘伏消毒两次。在穿刺部位的上方(近心端)大约5cm处扎止血带,嘱患者握拳,使静脉充盈,操作者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静脉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针尖斜面向上,针头与皮肤成20°角,由静脉上方或者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如见回血证明针头已入静脉,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固定针头[1]。观察组:选择合适的上肢,静脉穿刺点尽量从肢体的远心端开始寻找,穿刺针头均为一次性输液器的7号针头。准备好用物后,向患者解释穿刺的目的及步骤,以消除患者的紧张和顾虑。在穿刺部位下放一小垫枕,选好静脉,用 0.5%碘伏消毒两次。在穿刺点上部大约5~6cm处系紧止血带,嘱患者握拳(大拇指在其余四指外或内)或半握拳或将手自然放松,根据患者血管充盈程度或走向或骨隆突情况而定。总之,要让患者血管暴露而操作者便于穿刺和固定。如让患者握拳,操作者穿刺方法同对照组,但穿刺角度在10°~40°之间;如让患者半握拳或将手自然放松,操作者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固定血管,其余四指放于患者手心握住患者手指,使血管便于穿刺;如静脉选择为手腕部掌心测,操作者左手拇指放于手腕部掌心测绷紧静脉下端皮肤固定血管,其余四指放于患者手腕部掌背测,患者是否握拳或半握拳也根据血管情况而定。右手持注射器,针尖斜面向上,针头与皮肤成10°~40°角,由静脉上方或者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如见回血根据情况再顺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让患者的手自然放松,固定针头。

    2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968人次,成功率为98.978%,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847人次,成功率为86.872%,两组对照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3讨论

    静脉穿刺无论在患者的日常治疗如静脉注射、静脉输液或者在病情危重时的急救等情况下都是非常重要的,静脉穿刺当然要求尽量"一针见血",同时也减轻患者痛苦。改良式静脉穿刺法较传统式静脉穿刺法的优点是:①根据患者血管充盈程度或走向或骨隆突情况,让患者采取握拳或半握拳或将手自然放松的方式穿刺。握拳时手掌间骨距变大,手背或手腕部掌心测皮肤绷紧,血管充盈度变差或变好,要看原来静脉位置在两骨间还是骨上,还有手的胖瘦、骨骼的隆突、血管的走向等,另外握拳时大拇指在其余四指外或内面,血管的暴露情况也是不同的,故采取握拳(大拇指在其余四指外或内)或半握拳或将手自然放松的哪种方式要因人而异,灵活应用。一个原则就是:利于静脉穿刺,穿刺部位容易固定,疼痛尽量小或少,能顺利完成治疗或急救。②穿刺时,针头与皮肤成10°~40°角,较传统式静脉穿刺法中针头与皮肤成20°角缩小或放宽了角度,这样有利于操作者根据患者血管充盈度或血管深浅的情况而定。另外,穿刺角度是影响患者疼痛的因素之一,如穿刺角度过小,针尖与皮肤的接触面积较大,进针时穿过的皮下组织也较多,患者感觉疼痛较重;穿刺角度增大,针尖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减小,进针时穿过的皮下组织也减少,疼痛随之减轻,但是过分加大进针角度容易穿透血管,导致穿刺失败,所以操作者一定要根据血管情况选择最佳角度进针,千万不要顾此失彼。另外,手背部皮肤菲薄,神经较少,血管也较粗大,皮下组织少,血管活动性小,是穿刺最常选择的部位[5],也是疼痛较轻的部位。只有手背血管无法穿刺或急救患者时,才选择其他部位。

    总之改良式静脉穿刺法比传统式静脉穿刺法更灵活地适用各种患者,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吕式瑗.护理学基础[M].光明日报出版社,1994:157.

    [2] 杨朝鲜,周玲,邹树芳,等.手背浅静脉和皮神经位置关系的局部解剖[J].护理研究,2003,17(11):1251.

    编辑/许言, http://www.100md.com(刘应凤 周玉琼 李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