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医院评审中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对策
摘要:目的 探讨如何按照国家二级中医医院感染管理评审细则来加强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方法 通过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明确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感染管理制度及各科室的考核细则、将医院感染管理与医疗质量考核挂钩、定期考核奖惩;加强各级各类人员相关感染知识培训。结果 通过以上对策及措施,可以使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找到思路,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结论 按照等级中医院评审感染管理细则来规范和梳理基层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可以减低医院感染,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可以切实推进感染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水平提升。
关键词: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对策
医院感染是伴着医疗行为的发生、发展而出现的,只要有医疗行为,医院感染将不可避免的发生。基层医院如何加强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持续质量改进,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是摆在基层院感专职人员面前最困惑的问题[1]。
笔者在中医医院等级医院评审及对口帮扶过程中先后调查近20家基层医院,现将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干预措施对策,报告如下:
1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现状
1.1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及人员情况 32家基层医院都建立有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仅有1名医院感染专职或兼职人员,管理者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每年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较少,知识面相对局限,较大地制约了院感防控水平的提高。都定期召开感染委员会,但会议内容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做到对医院感染提出意见建议,未解决实际性的问题。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中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的架构不完整,职责不明确。
1.2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 多数基层医院都有手卫生知识的培训、传染病知识培训、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知识培训,医务人员基本能掌握相关知识,但对于新员工的岗前培训、多重耐药菌的防控知识、职业暴露等培训却很少或几乎没有。
1.3医院感染监测 32家医院绝大多数开展的都是以回顾性调查为主,少数几家开展了前瞻性调查和目标性监测,多数医院没有能力和条件开展综合性监测、耐药菌监测、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高危人群的目标性监测。
1.4环境卫生学监测 医院环境卫生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多数医院都可以做好该监测工作,并以此工作作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中心和重心。
1.5多重耐药菌的防控、管理和抗菌药物管理 有多重耐药菌的防控制度,但基层医院微生物室开展多重耐药菌的检测能力不足,无法开展工作或检测出率极低,无法发布本院的常见细菌、耐药菌的趋势和药敏情况。基本未主动参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
1.6医院各重点科室情况 消毒供应室设施设备陈旧,布局不合理,都是手工清洗,重复使用的医疗物品和器械没有集中清洗消毒,多数医院供应室生物监测没有做或是每月1次,植入物未做生物监测,存在着较大安全医患。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房流程不合理;医院胃镜、腹腔镜仅有一条镜子在运作,消毒灭菌效果不能保证。
1.7基层医院都还未纳入全国或省市医院感染监测网中,医院感染监测信息无处上报,少数医院将监测信息上报到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处或上级主管卫生行政部门。
造成基层医院感染管理滞后的核心是:①专职人员感控知识老化、更新不及时、监测方法不得当。②职工防控意识淡漠、责任心不强,发生医院感染病例不报或不及时上报。③科室对医院控制感染的预防措施不给予配合、理解。以上几点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受到严重阻碍。
2干预措施及对策
2.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合理配备专职人员:每250床配1名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完善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的架构,成立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明确职责。定期召开感染委员会,但每次会议必须做到对医院感染提出意见建议,解决1~2个实际性的问题。
2.2全方位的医院感染的培训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应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进行培训。如:培养医院感染专业人才、医务人员、工勤人员应当掌握与其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使其充分认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①专职人员培训:专职人员至少每年接受省市一级培训的一次,利用网络平台扩展知识面,例如:加入省级医院感染管理的qq群,以便随时可以和省市一级医院的感控专业人员交流经验分享新知识。②全员培训:感染管理科每年至少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2次,除值班人员、进修人员、生产生病人员外,其余人员均参加。③科室院感监控小组的培训:各科感染控制小组每季度至少2学时针对相关法规、规范、存在的问题、薄弱环节、高危因素对本科医务人员进行一次培训指导。院感科统一制定培训登记本,各科建立培训登记记录学时。④新上岗人员的培训:每年新上岗医生、护士、医技人员、进修、实习人员必须集中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⑤工勤人员的培训:工勤人员院感知识的培训考核由院感专职人员完成,针对卫生知识、消毒隔离常识、手卫生、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理每年培训1~2次。⑥多重耐药菌的防控和抗菌药物管理的培训:每年开展1~2次有关多重耐药菌的防控和抗菌药物管理的培训和考试,没有条件开展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医院建议和有条件的医院签订协议送检,并由该微生物室负责对临床医务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的耐药变迁的培训。真正将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工作落到实处。
2.3医院感染监测: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进行监测,医院感染监测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通过监测,可以减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评价控制措施效果,提供医院感染率发病率基线,及时发现和鉴别医院感染暴发。应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并应将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质量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2]。
2.4制定和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尤其是各重点科室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应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感染管理制度[3],制定各科室的考核细则、将医院感染管理与各科医疗质量考核挂钩、定期考核奖惩是有力措施。每月定期或不定期按考核细则对各科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医疗废物的管理等进行督查,督查存在的问题给予现场指导,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并限期整改。
2.5重视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以此作为医院绩效和评价的标准[4],制定医院-科室目标责任书,细化考核指标,按月考核科室绩效。
2.6运用PDCA循环进行持续改进效果评价,每月开质量管理反馈会,及时反馈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建立整改及效果再评价制度和程序,对医院感染控制指标进行分析并提出意见。
2.7完善医院信息系统,有助于医院感染监测的自动化及全覆盖,上级部门应将基层医院纳入医院感染监测网中,上报感染监测信息,以便上级部门掌握基层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建立多层次立体监控体系。
3讨论
医院感染管理是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基层医院底子薄、投入少、感控知识相对滞后,感控工作又是涉及面广、环节多、跨多学科,穿于诊疗全过程。所以要得到医院领导重视和全院医护人员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工作按照等级中医院评审细则来规范和梳理感染管理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明确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感染管理制度及各科室的考核细则;将医院感染管理与医疗质量考核挂钩、定期考核奖惩;加强各级各类人员相关感染知识培训、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培训、抗菌药物合理运用培训,等对策及措施,夯实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使其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笔者认为培训应当是提高基层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重点,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是实现管理水平提升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伟秀,沈逸冕,周艳冰,等.14所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3).
[2]李妙芳,张淑卿,王彬.从近几年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反思医院感染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8:743-744.
[3]任丽娟,宋暖,秦平,等.医院感染管理现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6(11):1261-1263.
[4]任真年.现代医院质量管理卓越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医院,2006,10(3):28-33.
编辑/王海静, http://www.100md.com(杨绍丽 郭立新 吴文莉)
关键词: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对策
医院感染是伴着医疗行为的发生、发展而出现的,只要有医疗行为,医院感染将不可避免的发生。基层医院如何加强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持续质量改进,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是摆在基层院感专职人员面前最困惑的问题[1]。
笔者在中医医院等级医院评审及对口帮扶过程中先后调查近20家基层医院,现将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干预措施对策,报告如下:
1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现状
1.1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及人员情况 32家基层医院都建立有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仅有1名医院感染专职或兼职人员,管理者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每年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较少,知识面相对局限,较大地制约了院感防控水平的提高。都定期召开感染委员会,但会议内容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做到对医院感染提出意见建议,未解决实际性的问题。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中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的架构不完整,职责不明确。
1.2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 多数基层医院都有手卫生知识的培训、传染病知识培训、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知识培训,医务人员基本能掌握相关知识,但对于新员工的岗前培训、多重耐药菌的防控知识、职业暴露等培训却很少或几乎没有。
1.3医院感染监测 32家医院绝大多数开展的都是以回顾性调查为主,少数几家开展了前瞻性调查和目标性监测,多数医院没有能力和条件开展综合性监测、耐药菌监测、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高危人群的目标性监测。
1.4环境卫生学监测 医院环境卫生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多数医院都可以做好该监测工作,并以此工作作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中心和重心。
1.5多重耐药菌的防控、管理和抗菌药物管理 有多重耐药菌的防控制度,但基层医院微生物室开展多重耐药菌的检测能力不足,无法开展工作或检测出率极低,无法发布本院的常见细菌、耐药菌的趋势和药敏情况。基本未主动参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
1.6医院各重点科室情况 消毒供应室设施设备陈旧,布局不合理,都是手工清洗,重复使用的医疗物品和器械没有集中清洗消毒,多数医院供应室生物监测没有做或是每月1次,植入物未做生物监测,存在着较大安全医患。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房流程不合理;医院胃镜、腹腔镜仅有一条镜子在运作,消毒灭菌效果不能保证。
1.7基层医院都还未纳入全国或省市医院感染监测网中,医院感染监测信息无处上报,少数医院将监测信息上报到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处或上级主管卫生行政部门。
造成基层医院感染管理滞后的核心是:①专职人员感控知识老化、更新不及时、监测方法不得当。②职工防控意识淡漠、责任心不强,发生医院感染病例不报或不及时上报。③科室对医院控制感染的预防措施不给予配合、理解。以上几点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受到严重阻碍。
2干预措施及对策
2.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合理配备专职人员:每250床配1名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完善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的架构,成立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明确职责。定期召开感染委员会,但每次会议必须做到对医院感染提出意见建议,解决1~2个实际性的问题。
2.2全方位的医院感染的培训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应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进行培训。如:培养医院感染专业人才、医务人员、工勤人员应当掌握与其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使其充分认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①专职人员培训:专职人员至少每年接受省市一级培训的一次,利用网络平台扩展知识面,例如:加入省级医院感染管理的qq群,以便随时可以和省市一级医院的感控专业人员交流经验分享新知识。②全员培训:感染管理科每年至少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2次,除值班人员、进修人员、生产生病人员外,其余人员均参加。③科室院感监控小组的培训:各科感染控制小组每季度至少2学时针对相关法规、规范、存在的问题、薄弱环节、高危因素对本科医务人员进行一次培训指导。院感科统一制定培训登记本,各科建立培训登记记录学时。④新上岗人员的培训:每年新上岗医生、护士、医技人员、进修、实习人员必须集中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⑤工勤人员的培训:工勤人员院感知识的培训考核由院感专职人员完成,针对卫生知识、消毒隔离常识、手卫生、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理每年培训1~2次。⑥多重耐药菌的防控和抗菌药物管理的培训:每年开展1~2次有关多重耐药菌的防控和抗菌药物管理的培训和考试,没有条件开展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医院建议和有条件的医院签订协议送检,并由该微生物室负责对临床医务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的耐药变迁的培训。真正将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工作落到实处。
2.3医院感染监测: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进行监测,医院感染监测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通过监测,可以减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评价控制措施效果,提供医院感染率发病率基线,及时发现和鉴别医院感染暴发。应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并应将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质量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2]。
2.4制定和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尤其是各重点科室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应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感染管理制度[3],制定各科室的考核细则、将医院感染管理与各科医疗质量考核挂钩、定期考核奖惩是有力措施。每月定期或不定期按考核细则对各科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医疗废物的管理等进行督查,督查存在的问题给予现场指导,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并限期整改。
2.5重视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以此作为医院绩效和评价的标准[4],制定医院-科室目标责任书,细化考核指标,按月考核科室绩效。
2.6运用PDCA循环进行持续改进效果评价,每月开质量管理反馈会,及时反馈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建立整改及效果再评价制度和程序,对医院感染控制指标进行分析并提出意见。
2.7完善医院信息系统,有助于医院感染监测的自动化及全覆盖,上级部门应将基层医院纳入医院感染监测网中,上报感染监测信息,以便上级部门掌握基层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建立多层次立体监控体系。
3讨论
医院感染管理是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基层医院底子薄、投入少、感控知识相对滞后,感控工作又是涉及面广、环节多、跨多学科,穿于诊疗全过程。所以要得到医院领导重视和全院医护人员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工作按照等级中医院评审细则来规范和梳理感染管理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明确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感染管理制度及各科室的考核细则;将医院感染管理与医疗质量考核挂钩、定期考核奖惩;加强各级各类人员相关感染知识培训、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培训、抗菌药物合理运用培训,等对策及措施,夯实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使其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笔者认为培训应当是提高基层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重点,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是实现管理水平提升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伟秀,沈逸冕,周艳冰,等.14所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3).
[2]李妙芳,张淑卿,王彬.从近几年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反思医院感染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8:743-744.
[3]任丽娟,宋暖,秦平,等.医院感染管理现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6(11):1261-1263.
[4]任真年.现代医院质量管理卓越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医院,2006,10(3):28-33.
编辑/王海静, http://www.100md.com(杨绍丽 郭立新 吴文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