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413
编号:13690376
抗凝小组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华法林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2日 黄健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 探讨更适合老年人的抗凝管理办法,增加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初次接受华法林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6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3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管理,实验组采用抗凝小组进行管理。结果 实验组抗凝知识得分和抗凝依从性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抗凝小组进行管理能够使患者获得更多的抗凝知识和明显增强抗凝治疗的依从性。

    关键词:抗凝小组;非瓣膜性房颤;华法林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根据我国房颤流行病学调查提示,中国人群房颤患病率为0.77%。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可高达7.5%[1]。房颤主要发生在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都为房颤的流行奠定了基础。华法林是目前明确可以降低房颤患者脑卒中和栓塞风险、改善预后的药物[2]。然而应用华法林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我国房颤患者的华法林抗凝规范治疗现状不容乐观。脑卒中发病率高和抗凝药物的"四低"(使用华法林抗凝的知晓率低、应用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抗凝的治疗率低、应用华法林抗凝的INR监测率和达标率低),是中国房颤患者的特点[3]。

    对于房颤抗凝的规范管理方面,国内外的医学工作者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国外药师管理[4-6]和自我管理[7-8]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国内药师无处方权,自我管理需要家庭配备专门的凝血功能检测仪,但临床上会碰到部分患者(如视力差、文化程度低等)接受教育困难,难以实施自我监测方法。尚无法普遍开展。目前房颤患者抗凝管理主要还是依靠临床医生、护士。而医务人员多忙于日常诊疗工作,对于慢性病管理的重视度和质量有待提高。我国人口基数大,房颤患者的绝对数量也很大,而且多发生于老年人。老年人对手机短信、互联网应用能力有限,且受自身健康状况及家庭支持等方面的影响较多,故研究适合老年人的抗凝治疗管理模式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12月在我科进行华法林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60例。2012年1月~6月入院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2年7月~12月入院的30例患者为实验组。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61~89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入院后向两组患者均发放华法林抗凝知识问卷和抗凝治疗依从性问卷[9],调查患者的抗凝知识和依从性。住院期间对两组患者均发放病区自制的《华法林抗凝手册》。《手册》内容包括房颤的危害、抗凝治疗的意义、华法林药理特点、监测INR的意义、INR的目标范围、INR的监测时间、影响食物、影响药物、生活注意事项、栓塞及出血事件的自我观察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