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针吸取细胞学与抗酸染色联合诊断体表肿块结核病的价值
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性炎,临床常见。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是诊断体表肿块结核的金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与抗酸染色联合诊断体表肿块结核病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7230例体表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其中,细胞学诊断及疑为诊断结核病的284例同时作抗酸染色,且随访1~2年。结果84例中,细胞学诊断增殖型结核159例,其中,抗酸染色阳性6例;干酪型结核98例,其中,抗酸染色阳性96例;可疑结核27例,其中,抗酸染色阳性18例。最后诊断为结核病273例,经抗结核治疗,253例随访1~2年,其中,250例全愈,3例好转。结论细针吸取细胞学与抗酸染色联合诊断体表肿块结核病,操作简便,容易掌握,诊断快速、可靠且安全,无损伤,无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细针吸取细胞学;抗酸染色;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性炎,临床常见。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是诊断体表肿块结核的金标准,但该方法耗时长、假阴性率高。抗酸染色法同样也存在阳性率低的问题[1]。手术取材病理检查可确诊,但手术取材后伤口不易愈合,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且易引起结核病的传播。我们采用细针吸取细胞学与抗酸染色联合诊断体表肿块结核比单纯细胞学诊断或单纯抗酸染色寻找结核杆菌更为准确可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用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诊断体表肿块7230例,对诊断及疑为诊断结核病的284例同时作抗酸染色,寻找结核杆菌,最后诊断为结核病273例。
1.2方法 患者取一定体位,确定肿块部位,常规皮肤消毒,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20 mL)连接7号针头(外径0.7 mm),左手固定肿块,右手持针刺入肿块,拉出10 mL左右负压,来回抽吸2~4次后松负压、拔针,细针吸出物每例涂片2~3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