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物致局部皮肤坏死的教训
在临床抢救过程中,为了维持患者的血压,往往会应用血管活性药物(Vascular active drugs)。血管活性药物通过调节血管舒缩状态,改变血管功能和改善循环血液灌注而达到抗休克的目的[1]。临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它不仅可刺激静脉引起静脉炎而且外渗可引起皮下组织坏死。1临床资料
有1例女性患者, 80岁,脑部出血,肾功能不全导致呼吸循环衰竭,入院时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呼吸微弱,血压92/60。转入ICU病房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CRRT治疗。因血压较低遵医嘱在左足背行静脉穿刺,输入升压药,其浓度为去甲肾上腺素10mg加入0.9%生理盐水50ml内持续泵入,维持血压正常水平。下午交接班时发现穿刺部位肿胀,针眼周围红肿,即刻拔针,将升压药接至锁骨下中心静脉导管滴入,局部硫酸镁湿敷,效果佳,晚上自针眼以上出现一条沿静脉走行的紫红色皮肤。
针对以上病例发生后,我科组织学习讨论,讨论如下: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这类血管活性药物是临床危重患者常用的药物,用药剂量必须精确,使用时从低浓度、低速度开始。虽然这类药物在说明书中提及有引起静脉炎及外渗导致皮下坏死的副作用。但是此患者左足背的静脉在抢救过程中一直为静脉泵入升压药的唯一通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8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