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方法研究
治疗,预防恶性青光眼又称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是眼科手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该病虽然少见,但由于其发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 探讨恶性青光眼的一些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临床确诊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行小梁切除术的患者188例242眼,对术后出现恶性青光眼患者(观察组16例16眼)与未发生恶性青光眼患者(对照组172例226眼)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55.6±2.6)岁小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64.3±4.6)岁(P<0.01)。观察组患者的眼压(33.2±2.3mm)Hg高于(24.6±1.9mm)Hg术后观察组的眼轴长度(22.7±2.2)mm、前房深度(1.9±0.6)mm小于对照组眼轴长度(26.3±4.6)mm、前房深度(2.3±1.1)mm(P<0.01)。结论 短眼轴、术前高眼压、相对年轻、慢性型是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恶性青光眼;危险因素;治疗;预防恶性青光眼又称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是眼科手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该病虽然少见,但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对其认识不足和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失明等严重后果[1]。本文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确诊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行小梁切除术的患者188例,对出现恶性青光眼患者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方法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临床确诊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行小梁切除术的患者188例242眼,其中男75例85眼,女113例157眼;年龄29~79岁,中位年龄59.5岁。角膜直径9.5~11mm,平均10.8mm。眼轴长l7.8~22.5mm,平均21.9mm,所有患者均为内眼手术后发生,其中发生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l0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人术后1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后1只眼,急性闭角性青光眼1只眼。人院常规行视力、Goldmman眼压计测眼压、裂隙灯、前房角镜、B超检查,明确诊断。所有患者均联合两种以上降眼压药物治疗。
1.2恶性青光眼诊断标准①前房消失或变浅同时还出现眼压升高;②在用缩瞳剂后眼压不会下降或还会升高,前房会更进一步变浅,部分患者的应用睫状体麻痹肌有效;③B超检查或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发现玻璃体腔内有水囊形成。
1.3方法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视野、眼压、眼轴、前房角镜、UBM、前房深度等检查以确定诊断。手术采用小梁切除术,全部都由同一个医生完成[2]。在术后还采用常规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散瞳及对症治疗。患者出现恶性青光眼的先给予阿托品散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