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419
编号:13683017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2型糖尿病睡眠障碍临床疗效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14日 唐景华
第1页

    参见附件。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1.3.1 PSQI中参与计分的18个项目整合为7个因子,分别表达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每个因子计分为0~3分,总分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3.2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晕、嗜睡、乏力、过敏等不良反应情况。

    1.3.3疗效评价[3]临床治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6h,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睡眠深度增加,但总睡眠时间<6h。有效:症状减轻,睡眠较前增加不足3h。无效:治疗后睡眠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空腹血糖、体质指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睡眠障碍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7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1.7222,P=0.000)。见表2。

    2.3两组PSQI评分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评分和PSQI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评分和PSQI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日间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药物不良反情况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恶心、头晕、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

    3讨论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质或定时异常,或者是在睡眠中或睡眠一觉醒来时发生异常行为或生理事件,临床表现为失眠、频繁觉醒、早醒、睡中不宁、梦魇等。随着社会竞争压力日益增加,睡眠障碍的发病率日趋升高,且与抑郁、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代谢性疾病相关。近年来,流行病学以及临床研究表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