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患儿的护理体会
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是较常见的上颈椎损伤,占颈椎创伤的7%。小儿上颈椎损伤病例总体较少,40% ~60% 的儿童脊柱损伤发生于上颈椎,其中以齿状突骨折最为常见[1,2]。过去的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现我科成功对一4岁半患儿行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取得了较好疗效。患儿手术风险大,其危险性比较大,所以加强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方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儿,女性,4岁半,于2013年8月24日玩耍时不慎跌倒致颈部肿胀、疼痛,左耳廓流血。8月27日上午,患儿父母发现其右上肢活动受限,8月28日上午在当地医院行颈椎MIR及CT检查诊断为:齿状突骨折。患儿于2013年8月28日夜间以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入我科住院治疗。患儿查体欠合作,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精神比较差,颈部颈托制动,左耳廓见皮肤摖伤,已结痂,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呼吸音较粗,呼吸尚平稳,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肋下未及,无压痛及反跳痛。专科体检:颈椎后部压痛、叩击痛(+),左上肢及双下肢活动正常,右手肌力减退,浅感觉,病理征及生理反射无法检查,末梢血运正常。颈椎CT示C2椎体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关节脱位,骨折块移位明显;MIR示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关节脱位,相应节段脊髓受压。结合患儿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证据,患儿诊断明确,经枕颌带牵引及颅骨牵引后,骨折块及寰枢椎位置不佳,于2013年9月5日患儿在全麻下行"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后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预防感染,补液等对症治疗,复查X示齿状突骨折块及寰枢椎位置良好,内固定在位。患儿于2013年9月17日康复出院。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患儿年龄小,心理承受能力小,容易哭闹,存在恐惧心理,在沟通交流方面,主要向患儿父母沟通交流,及时做好患儿父母的思想工作,以便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并且告知患儿父母相关疾病的知识,消除思想顾虑。我们热情主动地介绍病区环境,加强巡视,与患儿做游戏,增加亲切感,及时了解患儿的需要,满足心理需要,为患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
2.1.2术前训练①体位训练患儿行颈椎后入路手术,为适应手术的需要,术前3d开始让患儿练习俯卧位训练,开始时2次∕d,10~30min∕次。以后逐渐延长俯卧位时间至50~60min∕次,2次∕d[3]。②床上大小便训练教会患儿大小便时,及时通知父母,以利于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尿不湿。③进食训练 嘱患儿卧床进食水,进食速度要慢,防止发生呛咳。④呼吸道准备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的发生。术前呼吸功能的训练可增加患儿的肺活量,减少呼吸道分泌物,促进痰液的排出。
2.1.3牵引的护理患儿行枕颌带牵引后改颅骨牵引,卧硬板床,保持有效牵引,床头抬高30°,仰卧时颈部两侧沙袋固定,颈部保持过伸位,牵引针眼处滴75%酒精预防感染。给患儿翻身时正确运用轴线翻身法,一人固定头部,保证翻身时头、颈、胸保持一致,动作要协调,防止再次损伤。
2.1.4一般护理 术前需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收集完整的病例资料,完善各项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影像学检查。
2.2术后护理
2.2.1患儿病情观察术后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给予心电监护。齿状突骨折后路手术可影响呼吸中枢,应密切注意患儿的呼吸,注意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并备好吸痰装置及气管切开包,以备不时之需。鼓励患儿进行深呼吸练习,促进排痰,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用0.9%生理盐水2ml+布地奈德2ml+糜蛋白酶2000U雾化治疗,2次/d。
2.2.2体位护理保持颈部制动,患儿术后即给予佩戴颈托,立即予以仰卧位。搬运患儿时采用轴线翻身法。保持颈部中立位,颈枕下垫一薄毛巾,使下颌抬起,头后仰。颈部两侧沙袋固定,严格限制患儿早期颈部活动。
2.2.3伤口引流管护理术后3d内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和切口引流情况。
后入路手术因术后长时间仰卧,局部伤口渗血多,不透气,这样就给细菌繁殖提供有利条件,容易导致切口感染的发生,因此,加强切口的观察和护理,保持切口的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引流管通畅,术后24~48h引流量≤30ml即可拔管。
2.2.4神经功能的观察及护理术后麻醉消退后立即检查患儿的双手握力、四肢感觉运动功能,有无麻木感,是否可以自主运动。可指导患儿捏小球,以训练握力,练习抬腿,观察下肢运动功能,连续观察3d,将四肢感觉、运动、肌力与患儿术前作比较,了解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
2.2.5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①脑脊液漏一旦发现负压引流管内液体颜色为淡红色或洗肉水样,24h>500ml,应考虑脑脊液漏,可将负压引流改为正压,必要时拔出引流管,该患儿未发生脑脊液漏,术后48h拔出引流管。②压疮及感染定时更换体位,采用轴线翻身,指导咳嗽,避免受凉,预防感冒。术后严密观察呼吸情况,正确的体位引流以及加强翻身拍背,配合补充水分及雾化吸入等措施[4],该患儿未见压疮及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2.2.6康复锻炼主要锻炼患儿手的握力,练习手指伸、展、抓、捏和对掌功能,以训练手指的协调性和灵活性。鼓励患儿床上做膝、踝关节伸展活动,双下肢直腿抬高训练。术后3~7d指导患儿在颈托固定下取半坐卧位,要循序渐进,量力而为,动作要缓慢,注意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1w后可在颈托固定及护士的帮助下下地行走,患儿下地时尤为注意,防止再次摔伤。以上活动需持续到出院,并鼓励患儿父母出院后继续巩固患儿锻炼。出院后要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防止颈部过屈过伸及旋转活动。3个月后复查颈椎正侧位片。
3结论
外科手术对于小儿上颈椎骨折危险而又必要,由于患儿年龄小加之损伤部位的特殊性,所以,围手术期护理对该患儿的康复至关重要。通过该患儿的观察及护理,认为认真的做好术前的各种训练及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术后严密观察病情,积极做好各项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效地促进患儿的康复。
参考文献:
[1]Fassett DR, McCall T, Brockmeyer DL. Odontoid synchon-drosis fractures in children [J]. Neurosurg Focus,2006, 20(2):E7.
[2]Hosalkar HS, Greenbaum JN, Flynn JM, et al. Fractures of the odontoid in children with an open basilar synchondrosis[J]. J Bone Joint Surg Br, 2009, 91(6): 789-796.
[3]杨琼.Apofix椎板钩寰枢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报,2008,15(8):33.
[4]苑磊.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现代护理,2005,11(21):1819编辑/孙杰, 百拇医药(汪琴)
1临床资料
患儿,女性,4岁半,于2013年8月24日玩耍时不慎跌倒致颈部肿胀、疼痛,左耳廓流血。8月27日上午,患儿父母发现其右上肢活动受限,8月28日上午在当地医院行颈椎MIR及CT检查诊断为:齿状突骨折。患儿于2013年8月28日夜间以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入我科住院治疗。患儿查体欠合作,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精神比较差,颈部颈托制动,左耳廓见皮肤摖伤,已结痂,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呼吸音较粗,呼吸尚平稳,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肋下未及,无压痛及反跳痛。专科体检:颈椎后部压痛、叩击痛(+),左上肢及双下肢活动正常,右手肌力减退,浅感觉,病理征及生理反射无法检查,末梢血运正常。颈椎CT示C2椎体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关节脱位,骨折块移位明显;MIR示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关节脱位,相应节段脊髓受压。结合患儿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证据,患儿诊断明确,经枕颌带牵引及颅骨牵引后,骨折块及寰枢椎位置不佳,于2013年9月5日患儿在全麻下行"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后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预防感染,补液等对症治疗,复查X示齿状突骨折块及寰枢椎位置良好,内固定在位。患儿于2013年9月17日康复出院。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患儿年龄小,心理承受能力小,容易哭闹,存在恐惧心理,在沟通交流方面,主要向患儿父母沟通交流,及时做好患儿父母的思想工作,以便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并且告知患儿父母相关疾病的知识,消除思想顾虑。我们热情主动地介绍病区环境,加强巡视,与患儿做游戏,增加亲切感,及时了解患儿的需要,满足心理需要,为患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
2.1.2术前训练①体位训练患儿行颈椎后入路手术,为适应手术的需要,术前3d开始让患儿练习俯卧位训练,开始时2次∕d,10~30min∕次。以后逐渐延长俯卧位时间至50~60min∕次,2次∕d[3]。②床上大小便训练教会患儿大小便时,及时通知父母,以利于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尿不湿。③进食训练 嘱患儿卧床进食水,进食速度要慢,防止发生呛咳。④呼吸道准备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的发生。术前呼吸功能的训练可增加患儿的肺活量,减少呼吸道分泌物,促进痰液的排出。
2.1.3牵引的护理患儿行枕颌带牵引后改颅骨牵引,卧硬板床,保持有效牵引,床头抬高30°,仰卧时颈部两侧沙袋固定,颈部保持过伸位,牵引针眼处滴75%酒精预防感染。给患儿翻身时正确运用轴线翻身法,一人固定头部,保证翻身时头、颈、胸保持一致,动作要协调,防止再次损伤。
2.1.4一般护理 术前需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收集完整的病例资料,完善各项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影像学检查。
2.2术后护理
2.2.1患儿病情观察术后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给予心电监护。齿状突骨折后路手术可影响呼吸中枢,应密切注意患儿的呼吸,注意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并备好吸痰装置及气管切开包,以备不时之需。鼓励患儿进行深呼吸练习,促进排痰,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用0.9%生理盐水2ml+布地奈德2ml+糜蛋白酶2000U雾化治疗,2次/d。
2.2.2体位护理保持颈部制动,患儿术后即给予佩戴颈托,立即予以仰卧位。搬运患儿时采用轴线翻身法。保持颈部中立位,颈枕下垫一薄毛巾,使下颌抬起,头后仰。颈部两侧沙袋固定,严格限制患儿早期颈部活动。
2.2.3伤口引流管护理术后3d内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和切口引流情况。
后入路手术因术后长时间仰卧,局部伤口渗血多,不透气,这样就给细菌繁殖提供有利条件,容易导致切口感染的发生,因此,加强切口的观察和护理,保持切口的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引流管通畅,术后24~48h引流量≤30ml即可拔管。
2.2.4神经功能的观察及护理术后麻醉消退后立即检查患儿的双手握力、四肢感觉运动功能,有无麻木感,是否可以自主运动。可指导患儿捏小球,以训练握力,练习抬腿,观察下肢运动功能,连续观察3d,将四肢感觉、运动、肌力与患儿术前作比较,了解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
2.2.5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①脑脊液漏一旦发现负压引流管内液体颜色为淡红色或洗肉水样,24h>500ml,应考虑脑脊液漏,可将负压引流改为正压,必要时拔出引流管,该患儿未发生脑脊液漏,术后48h拔出引流管。②压疮及感染定时更换体位,采用轴线翻身,指导咳嗽,避免受凉,预防感冒。术后严密观察呼吸情况,正确的体位引流以及加强翻身拍背,配合补充水分及雾化吸入等措施[4],该患儿未见压疮及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2.2.6康复锻炼主要锻炼患儿手的握力,练习手指伸、展、抓、捏和对掌功能,以训练手指的协调性和灵活性。鼓励患儿床上做膝、踝关节伸展活动,双下肢直腿抬高训练。术后3~7d指导患儿在颈托固定下取半坐卧位,要循序渐进,量力而为,动作要缓慢,注意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1w后可在颈托固定及护士的帮助下下地行走,患儿下地时尤为注意,防止再次摔伤。以上活动需持续到出院,并鼓励患儿父母出院后继续巩固患儿锻炼。出院后要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防止颈部过屈过伸及旋转活动。3个月后复查颈椎正侧位片。
3结论
外科手术对于小儿上颈椎骨折危险而又必要,由于患儿年龄小加之损伤部位的特殊性,所以,围手术期护理对该患儿的康复至关重要。通过该患儿的观察及护理,认为认真的做好术前的各种训练及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术后严密观察病情,积极做好各项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效地促进患儿的康复。
参考文献:
[1]Fassett DR, McCall T, Brockmeyer DL. Odontoid synchon-drosis fractures in children [J]. Neurosurg Focus,2006, 20(2):E7.
[2]Hosalkar HS, Greenbaum JN, Flynn JM, et al. Fractures of the odontoid in children with an open basilar synchondrosis[J]. J Bone Joint Surg Br, 2009, 91(6): 789-796.
[3]杨琼.Apofix椎板钩寰枢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报,2008,15(8):33.
[4]苑磊.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现代护理,2005,11(21):1819编辑/孙杰, 百拇医药(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