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424
编号:13676584
中国成人依恋分布研究概述(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18日 杨平成
第1页

    参见附件。

     1成人依恋概念

    依恋(Attachment)理论最初由英国的精神分析师Bowlby提出,指婴儿在和他们的主要养育者互动中发展出来的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Internal working model)或认知图式(cognitive schemas)。这些工作模型或认知图式贯穿整个生命周期,影响了个体在人际关系中对自我是否值得他人照顾(自我模型)以及他人能否提供照顾(他人模型)的觉察和判断[1]。它是儿童对自我、重要他人及自我与他人人际关系的稳定认知模式。儿童在内部工作模型的指导下处理各种社会刺激,决定自身的反应方式,并以此来建构未来的人际关系。

    发展心理学家Mary Ainsworth在Bowlby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用于测量依恋的实验技术:陌生情境测验[2]。通过这个测验,区分出婴儿依恋的三种类型: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及矛盾型依恋。安全型依恋的儿童把母亲当做是一种家庭基地,当母亲出现他们很放松,母亲离开时则显得有些难过,只要母亲一回来儿童便会回到她身边;回避型依恋的儿童并不寻求接近母亲,母亲离开后他们似乎看起来并不难过;矛盾型依恋的儿童对母亲既表现出积极也表现出消极的反应。在后人的研究中发现了第四种依恋:混乱型依恋,这类型的儿童会表现出不一致、矛盾和混乱的行为。婴儿时期的依恋本质会影响他后半生如何与他人建立关系。因此,这种模型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会继续发挥作用,并影响成人的各种社会功能。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的发展心理学家、人格和社会心理学家、临床工作者逐渐对成人依恋关系产生了兴趣,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3]。然而成人依恋从创立初始即存在两派之争。发展心理学派研究者Main 和 Kaplan研究发现,母亲自身的早期依恋体验会影响她们照看孩子时的敏感性程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