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425
编号:13676040
浅谈预防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25日 《医学信息》 201425
     摘要:目的 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分析存在护理风险的因素,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减少护理安全和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 提高了治疗效果,保护了护士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预防;心血管;安全隐患;护理

    心血管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由于心血管病患者特殊性难以预计,护理人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护理隐患,是日前护理领域一项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心血管内科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衰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它的特点是:发病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快,致死率高,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存在很大风险,也是引起护患纠纷的诱因。因此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对几种护理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分析如下。

    1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1患者因素 心内科患者年龄偏大,有的患者遗有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心功能差,行动不便,易发生跌倒坠床。末梢循环障碍,对冷热不敏感,易烫伤冻伤。有的患者因病情反复发作,对疾病的治愈失去信心,因病而造成的经济压力,使部分患者产生抑郁和自杀倾向。

    药物因素也是心内科患者造成意外伤害的另一因素,因多数患者长期服用降压药、扩血管药、镇静药会偶有头晕,活动时易发生跌倒。所以患者的安全问题需要家属和护士互相协作完成,才能确保每位患者的安全。

    1.2护士因素 护士年轻化:我科护士临床工作平均3年左右,护理工作经验不足,安全意识薄弱。对患者的入院评估不够准确,对病情观察不细心。由于人力资源不足,治疗任务繁重,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个别护士由于性格原因缺乏一定的沟通技巧,或专业知识缺乏,技术操作不够熟练,造成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质量不满意。专科知识差,不能正确辨别恶性心电图而延误患者的治疗和抢救。这些都是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是引起医患纠纷的诱因。

    1.3管理因素 护理管理者应了解每名护士的思想情绪,专业知识水平和基本操作能力,合理排班,减轻护士工作压力。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增加法律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居安思危,通过典型不良事件的讨论来强化本科的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加强核心制度、专科理论知识的学习及基础操作的培训,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做到定期检查各班护士工作的完成情况。

    2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2.1意外事故的防范 加强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提示和措施的落实,按患者的护理等级,性别佩带患者识别腕带,对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意识障碍的患者床头挂防坠床、防跌倒标识卡。给予加床挡,防止坠床,嘱患者住院期间穿防滑拖鞋,对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入厕须有家属陪护。病房、卫生间、水房及走廊地面保持清洁干燥,防止跌倒。夜班护士应加强病房巡视,因夜间陪护的家属入睡,患者起床自己去卫生间时会因病房灯光暗,自己行走能力差,易跌倒,护士巡视病房能及时发现存在的危险因素,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2.2并发症的预防 由于心内科危重症患者较多,如心衰、心梗患者活动无耐力,伴有水肿、消瘦、营养不良。护士应做好入院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安排住普通病室或重症监护室。对长期卧床的患者易发生褥疮,护士应认真做好压疮的风险评估,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使用悬浮床、垫气圈保持床单元整洁,做到四勤,按压疮上报制度及时上报护理部。

    2.3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心内科患者年龄偏大,免疫力低,易发生院内感染。所以病室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清洁舒适。每日使用消毒液擦拭床头桌、地面。晨间护理应做到一床一刷一套,输液时一人一巾一止血带。医护人员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和无菌技术操作,并作好自我防护。发热患者应与普通患者分病室治疗,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2.4做好健康宣教 加强护士专科知识的学习、掌握和应用。健康宣教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每位患者的病种和病情有针对性的指导患者的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必需强调用力排便对心梗、心衰、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患者的危害。护士应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做好心理护理,运用语言或案例给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从心里层面上帮助患者准确认识疾病的本质和特点,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1]。

    2.5做好用药护理 心内科口服用药多,用药剂量要求严格,因患者年龄偏大,记忆力差,有时忘记服药,造成血压不稳定,治疗效果差,所以要向家属说明每天监管患者按时按量服药。静脉用药过程中护士应了解每种药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如静点硝酸甘油、心律平、胺碘酮、硝普钠(避光)等特殊药物时,应按医嘱要求用输液泵严格调控滴数和监测血压,悬挂红色不能调节滴速指示卡,现在新药层出不穷,有个别过敏体质的人易发生过敏反应,输液过程中护士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以免发生低血压。注意观察有无药液外渗,避免发生静脉炎。

    2.6科室建立安全质控小组 护士长担任质控组长,每一位护理人员都是护理质控安全的指控员,定期检查个各质控组的工作,建立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本及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时对差错事故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整改措施,修改不合理流程,加强护士专业培训,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医疗护理技术是护理安全的基础[2]。

    2.7加强护生的管理 新护士上岗和护生带教环节是护理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新护士和护生实习必需进行入科前培训,专人带教,详细交代心内科的特殊用药,特殊操作,特殊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对有疑问的医嘱要重新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要求带教老师做到放手不放眼,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2.8定期检查 抢救药品和物品要定期检查,处备用状态。要求每位护士了解抢救车药品的作用及放置的位置,做到抢救患者用药时能准确迅速给药,培训每位护士正确使用抢救仪器。

    3总结

    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工作是技术性强,患者病情变化快,护理安全贯穿于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全过程。管理者应带领自己护理组有效的提高对护理风险的预见与防范,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创建安全和谐的医疗环境。鼓励患者及家属正确参与安全护理,充分体现患者及家属的权利和义务[3]。每个医院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系统[4],并不断改进各个环节中潜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护理隐患,为患者提供安全护理,进而杜绝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燕红,陈淑娟,等.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的心理行为干预方法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7):1-3.

    [2]薄菊芬.病区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误诊杂志,2008,8(32):95-97.

    [3]李平.浅谈护理安全管理的几点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6(7):120-122.

    [4]缪微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 830-832.

    编辑/张燕, http://www.100md.com(孟雅贤 曲凌云 孙延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