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427
编号:13672612
智能分光比色放大内镜在大肠病变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9日 郭毅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大肠癌在临床上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国内多数学者认为大肠癌大多数由大肠腺瘤恶变而来,尤其是侧向发育型肿瘤。早期发现及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键[1-2]。而普通内镜无法观察病变腺管开口形态及微细血管,早期发现病变概率较低。智能分光比色技术能弥补普通内镜的不足,能早期发现病变处腺体开口及微细血管的变化,较准确的预测病变的病理分型,对提高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率具有重要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1年3月~2012年10月发现大肠病变的患者328例,其中男165例,女163例,年龄19~89岁。

    1.2仪器 Fujinon EPX4400主机,EC-590ZWM型结肠镜,拥有10种波长组合的智能分光比色系统。

    1.3术前准备 结肠镜检查患者,术前5 h口服和爽或50%硫酸镁进行肠道准备,至排出水样便。

    1.4操作步骤 结肠镜为单人操作,进镜至末段回肠后退镜观察。发现病变后,先仔细观察病变大小、形态,后放大40~100倍,切换至FICE模式,依次转换10种RGB波长组合,分别观察粘膜,腺体开口,至清晰为止。对所有病变均进行活检送病理检查。

    1.5判定标准 内镜下判定腺管开口根据Kudo分类法:I型:呈圆周型,为正常粘膜腺管开口IIL型:为星状或乳头状腺管开口,是增生性病变IIIS型:为管状开口中,较正常小,为凹陷性肿瘤IIIL型:为较大的管状或圆形开口,常见于隆起性肿瘤,多为腺瘤。IIIS型:为较小的管状或类圆形开口中,常见于凹陷型病变IV型分为枝状、沟状或脑回状的腺管开口中,常见于隆起型绒毛状腺瘤。V型包括VA(不规则型)或VS(无结构型),腺管开口消失或无结构,多为肠癌[3]。血管分型标准 I型:为模糊的毛细血管,多为正常粘膜或增生性息肉;II型:毛细血管清晰可见,并轻微增粗,多为腺瘤;IIIA型:可见较粗的毛细血管,大小不均匀且伴有不规则的分枝或缩短,多为粘膜内癌或表浅性癌;IIIB型:几乎未见散在的微血管,多为浸润癌[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