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428
编号:13671359
抗肿瘤药物引起的皮肤反应及防治方法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16日 《医学信息》 201428
     摘要:对抗肿瘤药物导致的各种皮肤毒性反应进行分析,介绍其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案,以减少抗肿瘤药物给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痛苦。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皮肤;防治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许多抗肿瘤药物对皮肤产生毒害作用,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的毒害反应,在各种不良反应(ADR)中皮肤的异常表现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抗肿瘤药物的全身皮肤毒性为可逆性,对患者的影响程度较小,但某些严重的反应如药物过敏、皮肤剥脱性溃疡等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1 抗肿瘤药物过敏反应的表现及其防治

    过敏反应通常表现为一过性红斑和荨麻疹,可分为局部性和全身性两种。在用药后数小时出现,持续数小时后消失,有时可在数天后发生,表现为迟发性过敏反应症状,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如紫杉醇、左旋门冬酰胺酶、吉西他滨、氟尿嘧啶、甲氨蝶呤等。

    过敏反应的预防措施:要将抗肿瘤药物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与其他可能引起红斑和荨麻疹的因素相区别,如带状疱疹、细菌或真菌感染、皮肤转移灶、其他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及寄生虫感染等。在应用过敏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较高的抗肿瘤药物之前,做必要的皮肤过敏试验,如紫杉醇与多西紫杉醇临床应用中较易发生过敏反应,根据文献报道在使用紫杉醇患者中41%的患者出现过敏反应,2%的患者出现严重过敏反应,3个疗程后不会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1]。紫杉醇难溶于水,须用聚乙基代蓖麻油配制成注射剂,一般认为紫杉醇的过敏反应主要由助溶剂引起。该物质很容易导致组胺释放,而过敏反应的发生与组胺释放有关。多发生在用药的前5min,所以开始前1min宜缓慢滴注并严密监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