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管神经切断联合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变应性鼻炎(AR)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接诊的136例AR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差异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66例单用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观察组70例将其联合下鼻甲部分切除治疗,对比两组术后疗效。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57%与87.88%,对照组明显不及观察组理想(P<0.05);两组术后随访1年发现观察组1例(1.43%)病症复发,对照组9例(13.64%)病症复发,组间病症复发率差异明显(χ2=5.75,P<0.05),具可比性。结论 给予AR患者施予翼管神经切断联合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可有效改善其鼻塞、鼻腔分泌物多以及鼻塞等症状,该法疗效确切且复发率低,深具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翼管神经切断;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变应性鼻炎
AR是耳鼻喉科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近年来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1]。 患者临床以鼻腔分泌物增多堵塞、黏膜肿胀和发痒为主要病症反应。该病大约占了全部鼻炎的40%[2],其在全球发病率为10%~25%。AR已严重干扰了患者的工作与生活,临床对该病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比较常见的术式包括筛前神经切断术、翼管神经切断术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3]。我院本次对收治的136例AR患者分别给予了单用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和将其联合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1~5月接诊的136例AR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差异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66例单用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观察组70例将其联合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两组均遵循2004年兰州会议制定的AR诊断标准执行且评分均超过9分。两组男、女性例数分别为74、62例。年龄在22~50岁,(34.6±2.7)岁为年龄平均数,病程在0.5~21年,(7.6±2.9)年为平均病程。两组上述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单用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患者取平卧姿势,局麻并给予丁卡因棉片对鼻腔黏膜进行收缩与麻醉。蝶腭、筛前及其下鼻甲局部神经均应用1%浓度的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借助鼻内镜对下鼻甲向外侧移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