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进展
摘要:近年来我国慢性糜烂性胃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慢性糜烂性胃炎已属多发病和常见病,对其研究日益引起关注。本文就慢性糜烂性胃炎的治疗做一综述。
关键词:慢性糜烂性胃炎;中西医结合
(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是以胃粘膜上皮和腺体萎缩,粘膜变薄,粘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是胃癌的癌前疾病状态之一,约占胃镜受检病例的14.2%左右。一般认为,胃黏膜发生癌肿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多步骤癌变过程,目前较为认可的人胃癌的发生模式是1988年Correa提出的:"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小肠型肠上皮化生-大肠型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中重度)-胃癌(肠型)"。而CAG伴重度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癌变率约2.0%~13.8%,已引起国内外医学者的广泛重视和研究。因此,积极防治CAG对阻止慢性胃病进展和改善有着重要意义。
, http://www.100md.com
1 西医治疗
1.1清除幽门螺杆菌(HP) 研究表明HP感染是引起慢性糜烂性胃炎的重要原因[1]。HP产生的毒素能破坏胃黏膜屏障,使机体产生炎症和免疫反应,增加胃泌素的分泌,从而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形成。据报道,根除HP后胃炎的病变可以逆转,Chen等对HP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根除HP后作了5年的随访发现,根除HP不仅可以改善胃炎病变的严重程度,而且可抑制肠化生的发生。目前清除HP最理想的方法是联合用药[2],即胶体铋剂加两种抗菌药,疗程7~10d,HP的根除表达90%,不易产生耐药性,费用低,效果持久,且不易复发。
1.2方法 中年以上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如在治疗或随访过程中出现溃疡、息肉、出血,或即使未见明显病灶,但胃镜活检病理中出现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者,结合患者临床情况可以考虑作部分胃切除,从这类患者的胃切除标本中可能检出早期胃癌。
西医治疗还有其他很多种方法,包括胆汁反流,改善胃动力及其他对症治疗的方法等等,这里不一一详述了。
, 百拇医药
2中医中药治疗
2.1辩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所在。李儒文[3]在治疗CAG伴异型增生,属脾胃气阴两虚,兼痰湿瘀毒者,用黄芪、茯苓、生地黄、石斛、百合益气养阴为主药,辅以浙贝母、半夏、陈皮化痰浊,郁金、三七、血竭、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活血行瘀解毒防癌,收到一定的效果。游涛等将该病分为5型:脾胃湿热型治宜清热化湿,和胃止痛,方选清中汤加减;肝胃不和型治宜疏肝和胃,行气消胀,方选柴胡疏肝散合四逆散加减;脾胃虚弱型治宜健脾益气养胃,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胃阴不足型治宜养阴益胃,方选一贯煎加减;胃络瘀血型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选活络笑灵丹合失笑散加减。
2.2专病专方治疗 近几年来研究出很多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专方。它们作用专一、效果明显。对CAG的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改变均有较好的疗效,且服用方便,容易推广。彭罗瑞等用理气活血益胃汤(党参、白术、山药、北沙参、香附、枳壳、丹参、三七等)治疗CAG30例,并与用胃复春片治疗30例进行对照,结果总有效率达96.67%,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显示该方能增强胃动力,疏通胃粘膜局部血液循环,从而促进胃粘膜腺体萎缩、上皮肠腺化生、细胞异型增生等病理改变的逆转作用。韩春华用益胃煎(太子参、沙参、当归、白芍、黄连、白花蛇舌草、三七等)治疗CAG56例,总有效率达89.3%。认为该方能明显增强胃粘膜屏障功能,促进气血流通,濡养胃粘膜,使糜烂的胃粘膜得以恢复。高鼎榕用胃复新(党参、茯苓、半夏、白术、藿香、厚朴、枳壳、柴胡等)治疗CAG69例,有效率达88.5%。沈国林等用柴胡、香附、白豆蔻、炒白术、党参、鸡内金、茯苓、白芍等,随证加减治疗CAG110例,总有效率94.55%。刘海燕用香砂六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木香、砂仁等)治疗CAG42例,总有效率达95.24%。翁万康用活血消萎汤(丹参、三七、蒲黄、元胡索、乌药、川芎等)治疗CAG55例,结果治愈15例,显效19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1%。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国内众多中西医结合的学者,对慢性糜烂性胃炎做了较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已取得肯定的疗效。但是,由于本病发病隐袭,病程迁延,中医诊断笼统,易致误诊或漏诊,而西药疗效欠佳,从而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提供了契机。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CAG,必须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以现代医学明确诊断,以中医理论辩证论治,在临床疗效上为突破口,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辨病与辩证相结合最终实现根治CAG的目的,让中西医结合之瑰宝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姚永莉,张万岱.慢性糜烂性胃炎的诊所与治疗[J].新医学,2005,36(12):720~722.
[2]王震华,熊光苏,吴叔明.含左氧氟沙星四联方案,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临床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6.
[3]李儒文.慢性糜烂性胃炎辨治的思路与方法[J].吉林中医药,2006,26(2):12~13.
编辑/许言, 百拇医药(闫志见)
关键词:慢性糜烂性胃炎;中西医结合
(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是以胃粘膜上皮和腺体萎缩,粘膜变薄,粘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是胃癌的癌前疾病状态之一,约占胃镜受检病例的14.2%左右。一般认为,胃黏膜发生癌肿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多步骤癌变过程,目前较为认可的人胃癌的发生模式是1988年Correa提出的:"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小肠型肠上皮化生-大肠型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中重度)-胃癌(肠型)"。而CAG伴重度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癌变率约2.0%~13.8%,已引起国内外医学者的广泛重视和研究。因此,积极防治CAG对阻止慢性胃病进展和改善有着重要意义。
, http://www.100md.com
1 西医治疗
1.1清除幽门螺杆菌(HP) 研究表明HP感染是引起慢性糜烂性胃炎的重要原因[1]。HP产生的毒素能破坏胃黏膜屏障,使机体产生炎症和免疫反应,增加胃泌素的分泌,从而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形成。据报道,根除HP后胃炎的病变可以逆转,Chen等对HP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根除HP后作了5年的随访发现,根除HP不仅可以改善胃炎病变的严重程度,而且可抑制肠化生的发生。目前清除HP最理想的方法是联合用药[2],即胶体铋剂加两种抗菌药,疗程7~10d,HP的根除表达90%,不易产生耐药性,费用低,效果持久,且不易复发。
1.2方法 中年以上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如在治疗或随访过程中出现溃疡、息肉、出血,或即使未见明显病灶,但胃镜活检病理中出现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者,结合患者临床情况可以考虑作部分胃切除,从这类患者的胃切除标本中可能检出早期胃癌。
西医治疗还有其他很多种方法,包括胆汁反流,改善胃动力及其他对症治疗的方法等等,这里不一一详述了。
, 百拇医药
2中医中药治疗
2.1辩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所在。李儒文[3]在治疗CAG伴异型增生,属脾胃气阴两虚,兼痰湿瘀毒者,用黄芪、茯苓、生地黄、石斛、百合益气养阴为主药,辅以浙贝母、半夏、陈皮化痰浊,郁金、三七、血竭、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活血行瘀解毒防癌,收到一定的效果。游涛等将该病分为5型:脾胃湿热型治宜清热化湿,和胃止痛,方选清中汤加减;肝胃不和型治宜疏肝和胃,行气消胀,方选柴胡疏肝散合四逆散加减;脾胃虚弱型治宜健脾益气养胃,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胃阴不足型治宜养阴益胃,方选一贯煎加减;胃络瘀血型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选活络笑灵丹合失笑散加减。
2.2专病专方治疗 近几年来研究出很多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专方。它们作用专一、效果明显。对CAG的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改变均有较好的疗效,且服用方便,容易推广。彭罗瑞等用理气活血益胃汤(党参、白术、山药、北沙参、香附、枳壳、丹参、三七等)治疗CAG30例,并与用胃复春片治疗30例进行对照,结果总有效率达96.67%,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显示该方能增强胃动力,疏通胃粘膜局部血液循环,从而促进胃粘膜腺体萎缩、上皮肠腺化生、细胞异型增生等病理改变的逆转作用。韩春华用益胃煎(太子参、沙参、当归、白芍、黄连、白花蛇舌草、三七等)治疗CAG56例,总有效率达89.3%。认为该方能明显增强胃粘膜屏障功能,促进气血流通,濡养胃粘膜,使糜烂的胃粘膜得以恢复。高鼎榕用胃复新(党参、茯苓、半夏、白术、藿香、厚朴、枳壳、柴胡等)治疗CAG69例,有效率达88.5%。沈国林等用柴胡、香附、白豆蔻、炒白术、党参、鸡内金、茯苓、白芍等,随证加减治疗CAG110例,总有效率94.55%。刘海燕用香砂六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木香、砂仁等)治疗CAG42例,总有效率达95.24%。翁万康用活血消萎汤(丹参、三七、蒲黄、元胡索、乌药、川芎等)治疗CAG55例,结果治愈15例,显效19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1%。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国内众多中西医结合的学者,对慢性糜烂性胃炎做了较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已取得肯定的疗效。但是,由于本病发病隐袭,病程迁延,中医诊断笼统,易致误诊或漏诊,而西药疗效欠佳,从而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提供了契机。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CAG,必须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以现代医学明确诊断,以中医理论辩证论治,在临床疗效上为突破口,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辨病与辩证相结合最终实现根治CAG的目的,让中西医结合之瑰宝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姚永莉,张万岱.慢性糜烂性胃炎的诊所与治疗[J].新医学,2005,36(12):720~722.
[2]王震华,熊光苏,吴叔明.含左氧氟沙星四联方案,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临床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6.
[3]李儒文.慢性糜烂性胃炎辨治的思路与方法[J].吉林中医药,2006,26(2):12~13.
编辑/许言, 百拇医药(闫志见)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胃疾病 > 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