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围术期护理分析(2)
2.2.1.4药物治疗 详细了解手术过程中出血、抗凝药物的使用情况等,观察皮肤有无瘀斑,牙龈有无出血,小便是否发红,女人月经量是否增多,检查凝血功能,若有异常及时报告。由于某些造影剂的高活性或化学毒性及栓塞剂的栓塞作用可造成肾脏损害,尤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患者,故手术后应嘱患者多饮水,以增加造影剂的排泄,适量补液,观察尿液颜色、性质、量,做尿常规检查,监测尿素氮、肌酐、了解肾脏功能。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
2.2.2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2.2.1术后再出血是脑动脉畸形与颅内动脉瘤栓塞后常见并发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发精神紧张、烦躁不安、表情痛苦和呼吸困难,意识障碍或加重,肌力减退或丧失,小便失禁[10]。因血压波动引起,应采取措施避免一切引发血压骤升的因素,向患者做好术后指导,给予镇静药物缓解焦虑、紧张情绪;调整饮食,保证充分休息。术后使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血压,每30min观察血压1次,必要时采取控制性低血压治疗,使收缩压150mmHg以内,或平均压在75~93mmHg[1]。根据血压调整用药剂量。必须加强病情观察。
, 百拇医药
2.2.2.2脑血管痉挛防止是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内容,预防措施包括使用尼莫地平、镇静、避免低血压及低钠血症。尼莫地平是钙通道阻滞剂,易通过血脑屏障,选择性扩张脑血管,能预防和缓解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流,改善缺血区的供应,并有一定的降压作用[11]。由于导管在脑血管内停留时间长,机械性刺激容易诱发脑血管痉挛,表现为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如:头痛、短暂的意识障碍、肢体瘫痪、麻木、失语等,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可避免脑缺血、缺氧而出现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病情平稳后2h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变化一次,同时注意语言、肢体运动障碍情况。为预防脑血管痉挛,术后根据医嘱使用尼莫地平等药物治疗。采用微量注射泵控制药物剂量和速度,避光输注,如有不适及时停用。
2.2.2.3脑梗死 术后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引起脑梗死是术后的并发症之一[6],术后早期严密观察语言、运动和感觉功能变化,经常与患者交流,嘱其回答简单问题或活动肢体,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并进行处理,如发生一侧肢体无力、偏瘫、失语神志不清,应考虑有脑梗死的可能,需及时行扩血管、扩容治疗。术后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常给予短期48h肝素化,配合长期阿司匹林治疗,预防脑梗死,治疗者密切观察有无脑出血倾向,并详细记录。
, 百拇医药
2.2.2.4穿刺点局部血肿 局部血肿易发生在术后6h内,原因是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差或术中肝素过量或凝血机制障碍,术后肢体活动频繁,局部压力不够等多种因素。颈动脉穿刺术后沙袋压迫穿刺点8~10h,并加压包扎、去枕平卧2d,绝对卧床3d,股动脉穿刺术后沙袋压迫穿刺点6~8h,同侧下肢禁止做屈伸动作,制动24h。观察穿刺点局部有无渗血、瘀斑、血肿及腹部情况。如出现血肿可延长压迫时间,一般可自行吸收。如出血量较大,压迫股动脉,可用1%鱼精蛋白mL缓慢静脉注射,以对抗全身肝素化所致的出血,行局部冷敷,并抬高下肢15°,以利于静脉血回流,出现股动脉穿刺点渗血时及时处理,后期给予热敷、理疗,使得血肿逐渐消退。本组患者5例穿刺点瘀斑,1例血肿,经上述治疗很快痊愈。
2.2.2.5血栓形成 ①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术后因患者处于高凝状态、肢体瘫痪、加上精神紧张,缺乏适当的活动,易造成下肢静脉血栓。故术后2h观察下肢末梢循环情况,如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穿刺侧下肢皮肤颜色、温度、痛感觉是否正常。增加被动四肢活动、按摩或弹力长筒袜,以降低血栓发生率;②脑血栓形成: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相关的脑血栓并发症为10%左右[12],可出现语言功能障碍、瘫痪、昏迷等临床症状,术后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本组患者及时早期下肢床上被动活动,病情许可则下床活动故无血栓并发症发生。
, 百拇医药
3 结果
本组107例患者均在介入导管室进行脑血管造影或弹簧圈栓塞术,手术顺利完成,其中5例出现穿刺点瘀斑,1例血肿;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均采用尼莫地平微量注射泵泵入,防止脑血管痉挛,无其他并发症发生,2例死亡,其余均治愈出院住院天数5~32d,平均住院15d,出院后3~6个月电话随访。患者均生活自如。
4 结论
颅内动脉瘤患者病情经过凶险,瘤体随时可能破裂,已经破裂的动脉瘤再次出血的风险更大[12]也是临床危急重症之一,护理人员对本病特点应充分认识,微弹簧栓塞是通过超选择性微导管技术将弹簧圈安全、顺利地输送到动脉瘤内,使其盘曲致密地填塞瘤腔[4]与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相对安全,操作简单、对脑组织损伤小,可降低迟发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促进脑细胞恢复,改善患者预后。介入治疗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新技术,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加上完善的术前准备、及时得当的术后观察和护理,可有效防止或减少微弹簧圈对局部脑血管痉挛、血栓栓塞、瘤体破裂、栓塞后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率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为栓塞治疗提供可靠的保障。微瘫痪圈栓塞术是一项对颅内动脉瘤很有发展前景的介入治疗方法。更有待于进一步学习、应用、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同时也深深体会到医务人员,特别是护士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技能,还要有人性化服务的技巧,对患者亲切、同情、耐心、体贴、做好解释工作,鼓励患者放下包袱、战胜恐惧、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王惠玲.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的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9,2(5):1145-1146.
[2]Brilstra EH,Rinkel GJ,Algra A.Rebleeding,secondary ischemia and timing of operation in patients with aubarachnoid hemorrhage[J].Neurology,2000,55(11):1650-1660.
[3]凌峰,李铁林,刘树山.介入神经放射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68.
[4]裴秀艳,赵惠敏,冷秋.微弹簧圈栓塞术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配合[J].中国实用医药,2009,12(25):169-170.
, http://www.100md.com
[5]陈莹,柳红勤.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的护理干预[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4):508-509.
[6]朱冬梅.颅内动脉瘤围术期的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09,7(lA):40.
[7]王华,陈海燕.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0,23(10):3843-3844.
[8.吕美云,易萍,何红.循证护理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12(22):3331-3332.
[9]Pera J,Koroslynski M,Krzyszkowski T,el al.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in hu-man ruptured and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what is the role of inflame-mation[J].Stroke,2010;41(2):224-231.
[10]高凤兰,宋敏,冀雅杰.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01(4)2:186-187.
编辑/哈涛, http://www.100md.com(齐少春等)
2.2.2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2.2.1术后再出血是脑动脉畸形与颅内动脉瘤栓塞后常见并发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发精神紧张、烦躁不安、表情痛苦和呼吸困难,意识障碍或加重,肌力减退或丧失,小便失禁[10]。因血压波动引起,应采取措施避免一切引发血压骤升的因素,向患者做好术后指导,给予镇静药物缓解焦虑、紧张情绪;调整饮食,保证充分休息。术后使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血压,每30min观察血压1次,必要时采取控制性低血压治疗,使收缩压150mmHg以内,或平均压在75~93mmHg[1]。根据血压调整用药剂量。必须加强病情观察。
, 百拇医药
2.2.2.2脑血管痉挛防止是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内容,预防措施包括使用尼莫地平、镇静、避免低血压及低钠血症。尼莫地平是钙通道阻滞剂,易通过血脑屏障,选择性扩张脑血管,能预防和缓解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流,改善缺血区的供应,并有一定的降压作用[11]。由于导管在脑血管内停留时间长,机械性刺激容易诱发脑血管痉挛,表现为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如:头痛、短暂的意识障碍、肢体瘫痪、麻木、失语等,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可避免脑缺血、缺氧而出现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病情平稳后2h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变化一次,同时注意语言、肢体运动障碍情况。为预防脑血管痉挛,术后根据医嘱使用尼莫地平等药物治疗。采用微量注射泵控制药物剂量和速度,避光输注,如有不适及时停用。
2.2.2.3脑梗死 术后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引起脑梗死是术后的并发症之一[6],术后早期严密观察语言、运动和感觉功能变化,经常与患者交流,嘱其回答简单问题或活动肢体,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并进行处理,如发生一侧肢体无力、偏瘫、失语神志不清,应考虑有脑梗死的可能,需及时行扩血管、扩容治疗。术后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常给予短期48h肝素化,配合长期阿司匹林治疗,预防脑梗死,治疗者密切观察有无脑出血倾向,并详细记录。
, 百拇医药
2.2.2.4穿刺点局部血肿 局部血肿易发生在术后6h内,原因是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差或术中肝素过量或凝血机制障碍,术后肢体活动频繁,局部压力不够等多种因素。颈动脉穿刺术后沙袋压迫穿刺点8~10h,并加压包扎、去枕平卧2d,绝对卧床3d,股动脉穿刺术后沙袋压迫穿刺点6~8h,同侧下肢禁止做屈伸动作,制动24h。观察穿刺点局部有无渗血、瘀斑、血肿及腹部情况。如出现血肿可延长压迫时间,一般可自行吸收。如出血量较大,压迫股动脉,可用1%鱼精蛋白mL缓慢静脉注射,以对抗全身肝素化所致的出血,行局部冷敷,并抬高下肢15°,以利于静脉血回流,出现股动脉穿刺点渗血时及时处理,后期给予热敷、理疗,使得血肿逐渐消退。本组患者5例穿刺点瘀斑,1例血肿,经上述治疗很快痊愈。
2.2.2.5血栓形成 ①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术后因患者处于高凝状态、肢体瘫痪、加上精神紧张,缺乏适当的活动,易造成下肢静脉血栓。故术后2h观察下肢末梢循环情况,如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穿刺侧下肢皮肤颜色、温度、痛感觉是否正常。增加被动四肢活动、按摩或弹力长筒袜,以降低血栓发生率;②脑血栓形成: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相关的脑血栓并发症为10%左右[12],可出现语言功能障碍、瘫痪、昏迷等临床症状,术后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本组患者及时早期下肢床上被动活动,病情许可则下床活动故无血栓并发症发生。
, 百拇医药
3 结果
本组107例患者均在介入导管室进行脑血管造影或弹簧圈栓塞术,手术顺利完成,其中5例出现穿刺点瘀斑,1例血肿;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均采用尼莫地平微量注射泵泵入,防止脑血管痉挛,无其他并发症发生,2例死亡,其余均治愈出院住院天数5~32d,平均住院15d,出院后3~6个月电话随访。患者均生活自如。
4 结论
颅内动脉瘤患者病情经过凶险,瘤体随时可能破裂,已经破裂的动脉瘤再次出血的风险更大[12]也是临床危急重症之一,护理人员对本病特点应充分认识,微弹簧栓塞是通过超选择性微导管技术将弹簧圈安全、顺利地输送到动脉瘤内,使其盘曲致密地填塞瘤腔[4]与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相对安全,操作简单、对脑组织损伤小,可降低迟发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促进脑细胞恢复,改善患者预后。介入治疗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新技术,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加上完善的术前准备、及时得当的术后观察和护理,可有效防止或减少微弹簧圈对局部脑血管痉挛、血栓栓塞、瘤体破裂、栓塞后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率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为栓塞治疗提供可靠的保障。微瘫痪圈栓塞术是一项对颅内动脉瘤很有发展前景的介入治疗方法。更有待于进一步学习、应用、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同时也深深体会到医务人员,特别是护士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技能,还要有人性化服务的技巧,对患者亲切、同情、耐心、体贴、做好解释工作,鼓励患者放下包袱、战胜恐惧、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王惠玲.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的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9,2(5):1145-1146.
[2]Brilstra EH,Rinkel GJ,Algra A.Rebleeding,secondary ischemia and timing of operation in patients with aubarachnoid hemorrhage[J].Neurology,2000,55(11):1650-1660.
[3]凌峰,李铁林,刘树山.介入神经放射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68.
[4]裴秀艳,赵惠敏,冷秋.微弹簧圈栓塞术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配合[J].中国实用医药,2009,12(25):169-170.
, http://www.100md.com
[5]陈莹,柳红勤.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的护理干预[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4):508-509.
[6]朱冬梅.颅内动脉瘤围术期的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09,7(lA):40.
[7]王华,陈海燕.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0,23(10):3843-3844.
[8.吕美云,易萍,何红.循证护理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12(22):3331-3332.
[9]Pera J,Koroslynski M,Krzyszkowski T,el al.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in hu-man ruptured and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what is the role of inflame-mation[J].Stroke,2010;41(2):224-231.
[10]高凤兰,宋敏,冀雅杰.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01(4)2:186-187.
编辑/哈涛, http://www.100md.com(齐少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