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肾脏内科 > 尿路感染 > 肾盂肾炎
编号:13662423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CT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研究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10日 《医学信息》 201436
     摘要:目的 对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CT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3月我院诊治的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8例患者的CT影像资料,对其影像学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患者的 CT表现以肾内囊状低密度占位、肾窦脂肪逐渐减少或消失、肾周受累等为特征。结论 CT平扫及增强扫描是术前诊断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常用方式,极具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关键词: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CT影像;诊断;鉴别诊断;价值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GPN)属于一种特殊的感染性肾小球间质性肾炎,也是罕见的肾脏慢性非特异性的肉芽肿性炎症之一。炎症发病于肾盂,并延伸破坏患者周围的髓质及皮质,形成多个脓腔,脓腔的周围还伴有黄色肉芽组织。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属于临床罕见病症之一,其发病症状与多种肾脏疾病相似,在诊断中极易混淆。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大部分属于单侧发病,发病年龄较广,多见于中年妇女中[1]。本文通过对2012年1月~2014年3月我院诊治的8例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患者的 CT 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影像学特征,总结CT 在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2年1月~2014年3月我院诊治的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患者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为30~70岁,平均年龄为(52±4.79)岁;临床表现:腰痛6例,多表现为间歇性和阵发性胀痛;伴有反复低热3例,腹块2例,排尿困难2例,肾绞痛1例。实验室检查:有泡沫细胞6例,白细胞增加8例,尿蛋白呈阳性6例,尿培养阳性5例,镜下血尿2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东芝Activion16型CT实施腹部双肾区平扫和增强扫描,层厚为7.5mm,增强扫描所用80~100ml的碘海醇造影剂,以3.0mg/s的速率通过肘静脉团注。

    2 结果

    CT平扫显示:8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其中有7例(87.5%)出现肾影弥漫性增大,肾实质可见较多散在分布和大小不一的不规则低密度阴影或者囊样类的圆形物,CT值为10-60Hu。2例肾实质内能见单发囊状的肿块阴影,CT值为14-24Hu;4例肾影内能见阳性结石影,所有患者均可见程度不一的肾周筋膜增厚。
, 百拇医药
    CT增强扫描显示:6例肾脏增大者出现严重的肾功能损害,肾皮质变薄,显示囊状低密度阴影,病灶边缘能见环形强化或不均匀强化;2例实质内单发囊状肿块阴影者,其肾功能有轻度损坏,边缘呈现环形强化。

    3 讨论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临床症状比较复杂多样,表现为体质量减轻、长期出现低热、腰痛、食欲不佳、消瘦和乏力等症状,多数患者伴有肾和输尿管结石,同时伴有肾结石的患者会出现血尿、肾绞痛、肾功能受损等病症。大部分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患者会有肝肿大、肝功能异常和黄疸等,总称为肾源性肝功能异常综合征。由于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病变后,会形成突出被膜状的包块,影像学与肾癌及结核改变相似,缺乏准确的诊断标准,术前诊断常出现误诊和漏诊现象,不利于疾病的治疗[2]。

    3.1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发生机制及分型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大部分属于单侧发病,极少数表现为双侧发病,期临床表现为腰痛、低热、尿频等。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发生机制争议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肾组细菌感染,破坏并释放脂质,出现组织细胞增生及吞噬,从而形成泡沫细胞状的黄色肉芽肿;②由患者本身的免疫功能较低或原发性脂质代谢有缺陷等引起;③药物作用,或者受结石、梗阻与出血、供血不足、肾内脂质沉积等原因致病。
, 百拇医药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患者,按照病理可分为三期二型:Ⅰ期为肾內期,病变到肾盏及部分肾实质;Ⅱ期为肾周围期,病变到肾周脂肪和肾实质;Ⅲ期为肾旁期,病变到肾脏大部分,甚至全部;Ⅰ型为弥漫型,病变侵入患者的肾实质及肾周围,Ⅱ型为局灶型,是肾实质局灶性的病变类型。

    3.2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CT表现特征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CT表现为:平扫肾内表现为囊状低密度占位或者结节状低密度,表示坏死的脓腔或者肉芽肿。

    国外医学专家依据病变范围,将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分为局限性(占10%~15%)、弥漫型(占85%~90%)。局灶型常出现在儿童及妇女中,其CT表现为:肾实质内可见单发或者局限性囊状肿块,或表现局部的外突,肾小盏会被侵犯,出现变形和边缘毛糙症状;增强后的病变壁有环形强化,局灶型患者全肾功能丧失的时间晚于弥漫型。弥漫性的CT表现为:肾脏出现弥漫性的肿大,患者合并有肾或者输尿管结石、腰大肌肿胀、同侧肾周筋膜增厚和肾周间隙密度增高等。增强后囊状肿块出现不均匀或者环形边缘的强化,坏死区并未强化,肾功能被损害。肾动脉的主干不会增粗或变细,会向周围组织推挤,出现弧形压迹,肾内血管不会出现粗细不均、紊乱和新生肿瘤血管等症状。另外,小病灶患者多伴有肾周受累。在分析病变的过程中,需高度重视患者的肾周炎症。局限性和弥漫型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均能见程度不一的肾周筋膜增厚状况,肾周间隙的密度增高及腰大肌肿胀等特征性病症。
, 百拇医药
    3.3鉴别诊断 ①肾肿瘤:局限型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CT表现与肾肿瘤极其相似,特别与少血供低密度类的肾肿瘤难以区分,术前会被误诊成肾肿瘤。但是肾肿瘤不会合并有结石,同时肾肿瘤的密度比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病灶密度高,增强后的动脉期会显著强化,静脉期或者排泄期的肿瘤密度还会迅速下降,也没有边缘性强化这一特点,血管造影中,肾肿瘤患者的血管会增粗增多,并呈现不规则状;②肾结核:大部分发病于肺结核之后,出现结核中毒的症状,尿检表现为结核杆菌,CT表现出肾内囊状低密度阴影,单个或者多个肾盏的变形,肾脏病灶表现为不规则的点状或者壳状的钙化,甚至出现弥漫性的钙化,肾结核还会扩散到肾周,出现冷脓肿。结核菌会通过尿液向下蔓延,肾盂及输尿管壁出现增厚,具备特征性;③肾脓肿:肾脓肿会累及肾周,故难以和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进行区别,但肾脓肿起病急,并呈现菌血症的症状[3]。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造影均会提示有程度不等的单侧肾功能的受损、积水征或者无功能肾,以及肾轮廓改变、肾区有肿块影等。逆行尿路的造影还可引流肾盂尿或者脓液,这时可进一步检查,从而帮助确诊。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验室检查有尿常规中白细胞、红细胞检查,尿蛋白阳性检查,红细胞的沉降率加快和尿细菌培养阳性等。涂片下发现泡沫细胞,能提高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诊断率。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CT 特征表现为肾窦脂肪出现减少或消失,肾周受累。增强对肾动脉主干的扫描,发现其不会增粗和变细,肾内血管不会出现粗细不均和新生肿瘤血管等。CT检查是目前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术前检查中最有价值的一种,能帮助患者及时确诊。熟悉掌握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CT表现特点,可帮助其进行定性、定位诊断,从而减少误诊率。

    参考文献:

    [1]张黄华,朱益祥,孙明.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 CT 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J].全科医生技能发展,2012,15(5C):1779.

    [2]张淑珍,由丽丽.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3例的CT诊断[J].中国医药指南,2010,8(4):125.

    [3]万克松,胡卫列,李清荣,汪帮琦,夏照明,朱陈辉,童亮,淡明江.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诊断与治疗[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2,17(4):377.编辑/哈涛, 百拇医药(李竹强)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肾脏内科 > 尿路感染 > 肾盂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