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泰兴市蒋华社区预防接种副反应原因分析及防制对策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泰兴市虹桥镇蒋华社区预防接种的副反应原因及防制对策。方法 根据该社区预防接种的副反应报表和个案调查表,分析该社区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副反应情况。结果 在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该社区共接种疫苗3500针次,出现预防接种副反应的有14人次,副反应发生率为400/10万。发生副反应后,经过相关处理和干预,受种者均安全,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 正确使用高质量的疫苗,并做好接种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操作,能够有效提高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关键词:预防接种;副反应;原因分析;防制对策
近年来,随着国家免疫规划的不断推进,公众接受程度日益提高。山西疫苗事件、康泰乙肝事件等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的案件相继发生后,公众对预防接种安全非常关注。预防接种副反应(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的过程中或者接种后,机体在产生有益免疫反应同时或之后,所发生的和预防接种相关的损害机体的反应[1]。任何疫苗的预防接种副反应对家长及儿童身心健康都会带来极大的负担,因此对预防接种副反应(AEFI)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是医务人员亟待解决的课题。
1 预防接种副反应(AEFI)原因分析
1.1非操作者因素
1.1.1疫苗本身因素 疫苗的本身就是一种异体蛋白质,具有生物学活性,可导致机体产生接种反应。
1.1.2个体因素 受种者的身体状况、免疫功能、精神因素等都会对接种反应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一些过敏体质的儿童容易发生变态反应,肥胖儿童容易发生局部不良反应。
1.2冷链因素 大部分疫苗要求在2℃~8℃运输储存,疫苗的冷链供应过程中,必须全程维持合适温度,疫苗不可反复冻融。如冷链管理不严格,疫苗储存运输过程中未能做到全程冷链,副反应发生率会较大升高。"山西疫苗事件"就是因为冷链系统出现漏洞而导致了严重后果。
1.3计免门诊因素
1.3.1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工作不力,无固定人员进行健教,由登记者兼职,门诊繁忙时无法兼顾。家长不固定,每次接种时陪同家长不同,对免疫知识不了解,增加门诊人员工作量,容易出现宣教空白。
1.3.2门诊问题 基层社区计免门诊基本由乡镇医院防保组承担,人员较少,每周仅开放1~2d,接种人次多,门诊繁忙,使接种者无充足时间询问受种者病史和过敏史。
1.3.3接种者操作不规范 接种者未严格掌握接种禁忌症,未按无菌操作规范接种,接种剂量、接种途径、注射方法不正确,吸附疫苗接种前未充分摇匀,均会使注射部位发生红肿、硬结甚至无菌性化脓的发生。
1.3.4接种后因素 由于低月龄儿童不能表达个体感受,同时家长疏于观察,不能及时发现副反应。在夏秋炎热季节,接种处暴露,受尘土脏物的污染或汗液刺激容易诱发副反应;或家长按压接种部位不当使接种后不良反应增多。
1.4临床医生处理不当因素 家长接种疫苗后出现不适后,先找临床医生咨询诊断。而临床医生在诊断中,未查出其他原因的,主观把那些在时间上和接种疫苗偶然联系的事件归于疫苗接种反应,随意答复患者家长,患者家长由此和疫苗接种单位发生纠纷。
2 不良反应的防制
2.1计划免疫数字化门诊 建立计划免疫数字化门诊,在取号、分诊、简单问诊、登记、体检、接种、留观的全过程中均建立制度并规范执行。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免疫规划人力资源均有不足。这就需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适当增加人员、延长工作时间,科学规划接种预约人次,避免人员一次性集中。每位接种员全程规范操作,不应为了加快速度而降低接种质量,每天每人接种数不应超过80针次。
2.2健康教育 门诊人员应教育家长做好接种前后儿童的保护,接种前后不要让儿童过分活动,避免局部受汗液刺激或受凉而出现副反应。接种后当天,不要让儿童室外玩耍,尤其是炎热季节,穿短袖时要避免由于接种暴露而受灰尘和脏物的污染,教育儿童不要触摸接种部位。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因地制宜。
2.3冷链 严格执行冷链技术规范。运输、储存疫苗的所有冷链设备都必须符合要求并专用,由经过培训的人员管理,建立必要的冷链工作管理制度,对出现故障或老化失效的设备要及时维修保养和更新。冷链必须每日早晚进行两次测温,保证疫苗在合适的温度下贮存。
2.4接种操作
2.4.1操作者须持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接种员资格证书,同时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一次性注射器,用后即毁形处理。接种全过程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2.4.2使用疫苗前,接种者必须认真检查疫苗标签和安瓿,如发现安瓿标签不清、疫苗超过保质期、瓶内容物性状改变、疫苗变色或有异物,应废弃。
2.4.3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正确选择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有11种,接种途径各异,存在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口服等不同接种途径。不同疫苗应安排相应人员分工进行注射,如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各安排专人操作,避免接种途径错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一个接种员接种不同疫苗的种类。
2.4.4吸附制剂如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等接种时较易产生副反应,必须深部肌肉注射,免疫规程要求连续多次接种吸附制剂疫苗时,接种员应注意更换接种部位,可在两上臂三角肌轮换注射。
2.4.5尽可能一次接种只安排一种注射途径的疫苗。如不能避免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应分别用不同的注射器和针头抽取并在不同的部位进行注射,绝对禁止将不同疫苗混合接种,亦绝对禁止将不同疫苗接种于同一部位。严格接种部位的消毒,并做好接种前后的健康教育工作。
2.4.6严格掌握禁忌症。接种前一定要进行问诊,如有急性传染病、发热等情况,当天不可接种,应将该针次延后。如注射后出现高热、惊厥等异常情况或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停止以后针次的接种。
2.4.7留观 接种疫苗后,受种儿童必须由家长陪同,在接种现场观察至少30min后方可离开,避免万一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后无抢救措施导致严重后果。
2.4.8早期干预 接种后嘱接种者局部保持清洁,并于接种后第2d无论局部有无副反应,均给予早期温开水湿热敷1w。方法:纱布用开水煮过后,浸泡于温水中,捞出后拧干,温度以不烫手为宜,然后折叠数层敷于注射部位上,每3~5min更换1次,时间15~30min,每天数次,并随时注意观察以防烫伤。
2.4.9部分疫苗应按规定适当推迟接种。如7~9月应适当推迟乙脑减毒活疫苗的接种时间。
2.5加强与门诊医生的沟通,对门诊医生进行免疫规划和副反应诊断处理知识的培训,避免门诊医生随意诊断副反应,减少纠纷的发生。
3 小结
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免疫规划门诊工作应全程规范操作,注意核对受种信息,详细询问儿童病史、不良反应史,严格掌握接种禁忌症,履行告知义务。接种员应认真检查疫苗,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安全注射,能极大的减少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发生。同时接种者应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以减少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陇德.预防接种实践和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编辑/哈涛, 百拇医药(鞠晖)
关键词:预防接种;副反应;原因分析;防制对策
近年来,随着国家免疫规划的不断推进,公众接受程度日益提高。山西疫苗事件、康泰乙肝事件等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的案件相继发生后,公众对预防接种安全非常关注。预防接种副反应(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的过程中或者接种后,机体在产生有益免疫反应同时或之后,所发生的和预防接种相关的损害机体的反应[1]。任何疫苗的预防接种副反应对家长及儿童身心健康都会带来极大的负担,因此对预防接种副反应(AEFI)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是医务人员亟待解决的课题。
1 预防接种副反应(AEFI)原因分析
1.1非操作者因素
1.1.1疫苗本身因素 疫苗的本身就是一种异体蛋白质,具有生物学活性,可导致机体产生接种反应。
1.1.2个体因素 受种者的身体状况、免疫功能、精神因素等都会对接种反应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一些过敏体质的儿童容易发生变态反应,肥胖儿童容易发生局部不良反应。
1.2冷链因素 大部分疫苗要求在2℃~8℃运输储存,疫苗的冷链供应过程中,必须全程维持合适温度,疫苗不可反复冻融。如冷链管理不严格,疫苗储存运输过程中未能做到全程冷链,副反应发生率会较大升高。"山西疫苗事件"就是因为冷链系统出现漏洞而导致了严重后果。
1.3计免门诊因素
1.3.1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工作不力,无固定人员进行健教,由登记者兼职,门诊繁忙时无法兼顾。家长不固定,每次接种时陪同家长不同,对免疫知识不了解,增加门诊人员工作量,容易出现宣教空白。
1.3.2门诊问题 基层社区计免门诊基本由乡镇医院防保组承担,人员较少,每周仅开放1~2d,接种人次多,门诊繁忙,使接种者无充足时间询问受种者病史和过敏史。
1.3.3接种者操作不规范 接种者未严格掌握接种禁忌症,未按无菌操作规范接种,接种剂量、接种途径、注射方法不正确,吸附疫苗接种前未充分摇匀,均会使注射部位发生红肿、硬结甚至无菌性化脓的发生。
1.3.4接种后因素 由于低月龄儿童不能表达个体感受,同时家长疏于观察,不能及时发现副反应。在夏秋炎热季节,接种处暴露,受尘土脏物的污染或汗液刺激容易诱发副反应;或家长按压接种部位不当使接种后不良反应增多。
1.4临床医生处理不当因素 家长接种疫苗后出现不适后,先找临床医生咨询诊断。而临床医生在诊断中,未查出其他原因的,主观把那些在时间上和接种疫苗偶然联系的事件归于疫苗接种反应,随意答复患者家长,患者家长由此和疫苗接种单位发生纠纷。
2 不良反应的防制
2.1计划免疫数字化门诊 建立计划免疫数字化门诊,在取号、分诊、简单问诊、登记、体检、接种、留观的全过程中均建立制度并规范执行。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免疫规划人力资源均有不足。这就需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适当增加人员、延长工作时间,科学规划接种预约人次,避免人员一次性集中。每位接种员全程规范操作,不应为了加快速度而降低接种质量,每天每人接种数不应超过80针次。
2.2健康教育 门诊人员应教育家长做好接种前后儿童的保护,接种前后不要让儿童过分活动,避免局部受汗液刺激或受凉而出现副反应。接种后当天,不要让儿童室外玩耍,尤其是炎热季节,穿短袖时要避免由于接种暴露而受灰尘和脏物的污染,教育儿童不要触摸接种部位。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因地制宜。
2.3冷链 严格执行冷链技术规范。运输、储存疫苗的所有冷链设备都必须符合要求并专用,由经过培训的人员管理,建立必要的冷链工作管理制度,对出现故障或老化失效的设备要及时维修保养和更新。冷链必须每日早晚进行两次测温,保证疫苗在合适的温度下贮存。
2.4接种操作
2.4.1操作者须持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接种员资格证书,同时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一次性注射器,用后即毁形处理。接种全过程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2.4.2使用疫苗前,接种者必须认真检查疫苗标签和安瓿,如发现安瓿标签不清、疫苗超过保质期、瓶内容物性状改变、疫苗变色或有异物,应废弃。
2.4.3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正确选择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有11种,接种途径各异,存在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口服等不同接种途径。不同疫苗应安排相应人员分工进行注射,如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各安排专人操作,避免接种途径错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一个接种员接种不同疫苗的种类。
2.4.4吸附制剂如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等接种时较易产生副反应,必须深部肌肉注射,免疫规程要求连续多次接种吸附制剂疫苗时,接种员应注意更换接种部位,可在两上臂三角肌轮换注射。
2.4.5尽可能一次接种只安排一种注射途径的疫苗。如不能避免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应分别用不同的注射器和针头抽取并在不同的部位进行注射,绝对禁止将不同疫苗混合接种,亦绝对禁止将不同疫苗接种于同一部位。严格接种部位的消毒,并做好接种前后的健康教育工作。
2.4.6严格掌握禁忌症。接种前一定要进行问诊,如有急性传染病、发热等情况,当天不可接种,应将该针次延后。如注射后出现高热、惊厥等异常情况或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停止以后针次的接种。
2.4.7留观 接种疫苗后,受种儿童必须由家长陪同,在接种现场观察至少30min后方可离开,避免万一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后无抢救措施导致严重后果。
2.4.8早期干预 接种后嘱接种者局部保持清洁,并于接种后第2d无论局部有无副反应,均给予早期温开水湿热敷1w。方法:纱布用开水煮过后,浸泡于温水中,捞出后拧干,温度以不烫手为宜,然后折叠数层敷于注射部位上,每3~5min更换1次,时间15~30min,每天数次,并随时注意观察以防烫伤。
2.4.9部分疫苗应按规定适当推迟接种。如7~9月应适当推迟乙脑减毒活疫苗的接种时间。
2.5加强与门诊医生的沟通,对门诊医生进行免疫规划和副反应诊断处理知识的培训,避免门诊医生随意诊断副反应,减少纠纷的发生。
3 小结
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免疫规划门诊工作应全程规范操作,注意核对受种信息,详细询问儿童病史、不良反应史,严格掌握接种禁忌症,履行告知义务。接种员应认真检查疫苗,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安全注射,能极大的减少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发生。同时接种者应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以减少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陇德.预防接种实践和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编辑/哈涛, 百拇医药(鞠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