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58
编号:13649733
心理干预对青年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26日 《医学信息》 20158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青年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用我院2013年1月~12月住院治疗的青年脑卒中患者92例,随机分成2组:干预组46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实施心理干预。2组在干预前后均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程度及干预后的效果。结果 干预组焦虑和抑郁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够明显减轻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治疗及护理效果。

    关键词:心理干预;青年脑卒中;焦虑;抑郁

    脑卒中一直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是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变化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其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国内外文献一致将18~45岁年龄段的脑卒中定义为青年脑卒中[1]。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的统计调查显示,青年脑血管病发病率(48~240)∕10万,美国青年脑血管病发病率113.8∕10万,国内报道其患病率占全部脑血管病13.44%[2],多项研究指出:青年脑卒中患者中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体[3]。当前,医学的发展已经由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患者既要忍受疾病造成的痛苦,又要忍受疾病所需要的经济、精神心理压力以及自尊水平的维护等多重负担,如何帮助这类患者减轻压力及痛苦是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运用护理心理学知识指导临床实践,把疾病护理和心理护理相结合,对青年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及康复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对青年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评估,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了有效的心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年龄≤45岁,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92例,排除有精神类疾病和其他严重的心身疾病,且无智力障碍愿意接受心理测评和心理干预的患者。男性76例,女性16例,年龄26~45岁,平均年龄39.5岁。已婚86例,未婚2例,离异4例;文化程度:小学44例,中学30例,大专以上18例;职业:农民26例,工人34例,干部14例,其他18例;病程0~5年。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职业、病程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用药治疗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标准 ①汉密顿焦虑量表14由14个问题组成,每一个问题与焦虑症的一个症状特点相关,按照症状轻重分0~4级评分,将14个问题相加得到HAMA总分(范围从0~56分),分数越高说明焦虑症状越重。②汉密顿抑郁量表17由17个问题组成,每一个问题与抑郁症的一个症状特点相关,按照症状轻重分0~4级评分,将17个问题相加得到HAMD总分(范围从0~54分)。这两项量表由经过培训的两名评定者对患者进行HAMD联合检查,一般采用交谈与观察的方式,检查结束后,两名评定者分别独立评分。

    1.3方法 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及干预组46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的生活护理及康复训练指导,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将心理行为干预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首先成立护理干预小组,能熟练掌握脑卒中相关知识,制定多形式、多层次的护理人员心理知识培训方案,并从中选择5名优秀护理人员成立心理护理小组,负责脑卒中患者心理干预工作,每次选择以下方法中任一种,2次/w,30min/次,持续8w。具体方法与内容如下:①知识讲座:帮助患者及家属认识青年脑卒中的病因、发病机制、用药知识、预后情况、家庭护理常识等。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介,如广播、电视、书刊杂志、健康小册子等方式来宣传,使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合理饮食,戒烟戒酒,使患者和家属解除心理障碍,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情感关怀:认真倾听患者的心声,诚恳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让患者把自己的烦恼和苦闷诉说出来,运用心理护理,以礼貌得体的语言和文明规范的举止有目的地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给予有效的心理支持,并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指导。争取社会和家庭的支持、鼓励及配合,帮助患者处理好疾病与工作、学习的关系,要让患者时刻感受到家人及朋友的关心,情感支持对患者康复大有益处。③电话干预:护理干预者打电话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回答患者提出的疾病相关知识,及时发现患者的消极思维方式,并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沟通,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让患者保持健康的心态,督促患者坚持用药,坚持进行康复训练。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建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心理干预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的比较 其结果显示心理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理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心理干预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HAMA评分比较 其结果显示通过心理干预HAMA平均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

    2.3心理干预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HAMD评分比较 其结果显示通过心理干预HAMD平均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脑卒中的发生是多重危险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的结果,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C-反应蛋白、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颈动脉斑块、高尿酸血症、抗林芝抗体、血液系统疾病、家族史、季节性及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2-3],近几年来随着现代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增大,许多危险因素对青年人群的影响越来越大,青年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比例越来越高,逐渐呈上升趋势而且年轻化。该年龄段人群在工作及家庭中都承担重担,各方面压力之大,导致恐惧不安心理、悲观消极心理、焦虑心理等负面情绪的产生,对疾病的康复产生尤为不利的影响。除药物治疗外,开展康复教育、心里护理,是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维护患者自尊的有效途径。心理行为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身症状,增强他们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和毅力,改变不良情绪和行为,有效地控制心理功能紊乱,促进病情的康复。

    本研究显示,青年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为60.9%和52.2%,心理干预后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为21.7%和17.4%,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在常规治疗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同时,通过对患者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宣教,并且对患者按计划定期随访及全程用药、康复训练的督导,随时帮助患者解决长期用药

    治疗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做好患者心理疏导,给予有效的心理支持,使患者能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降低患者疾病的复发率,起到重要的作用。总之,在对青年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除为了患者提供娴熟的医疗技术外,应重视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指导,加强用药监督指导,可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树立患者及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提高疗效,促进康复,维护自尊。

    参考文献:

    [1]Varona JF,Guerra JM,Morales M,et al.Ischemic stroke in young adults:Etiolongical study of 272 patients[J].Euro Jinter Med,2008,14(1):40-43.

    [2]肖燕,赵世刚.青年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20):67-69.

    [3]Varona JF,Guerra JM,Bermejo F,et al,Causes of Ischemic stroke in young adults,and evolution of the etiolongical diagnosis over the long term[J].Eur Neurol,2007,57(4):212-218.

    编辑/王敏, 百拇医药(张敏 祝刚 杨丽萍 沈倩 唐翠霞 郑雪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