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59
编号:13648516
普通外科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5日 《医学信息》 20159
     摘要:目的 对普通外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各方面因素对切口感染的影响进行分析,根据结果筛选出影响外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普通外科切口感染的发病率为4.22%,其中Ⅰ类切口的感染率为1.00%,Ⅱ类和Ⅲ类切口的感染率为6.55%;普通外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切口类别、肥胖、手术性质、手术时间和糖尿病等。结论 提高对各种危险因素的调节和监测有助于降低普通外科切口的感染率。

    关键词:普通外科;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感染率

    在医院的各种感染中,手术后切口发生感染是普通外科患者一种非常常见的感染。根据相关调查,在外科医院中该感染占了8%~40%[1]。患者手术后一旦出现感染就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这样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还很有可能给患者带去一些不良的并发症[2]。因此,我院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50例外科手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特征,并根据结果筛选出影响外科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旨在尽量降低普通外科手术切口的感染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中收治了1186例外科手术患者,其中切口出现感染50例。以《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与监测技术实用手册》为依据,将其作为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在手术结束后检测所有患者的切口,从中选出可疑的手术切口感染病例,使用细菌学调查方法或切口分泌物涂片方法确定为手术感染患者后,将他们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1.2方法 对于选出的可疑的手术切口感染病例,选取患者手术切口的分泌物,使用琼脂培养皿进行取样,然后送入我院的细菌培养室中,最后使用常规培养法对细菌进行培养并进行细菌分离鉴定。

    1.3调查因素 调查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手术前应用抗菌药物、切口类别、引流、肥胖、切口长度、手术性质、手术时间和糖尿病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χ2检验对所有参与调查的因素对手术切口感染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比较,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切口感染率 对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中普通外科内可疑手术切口感染的82例病例采用细菌学调查方法和分泌物涂片方法,确定手术后切口出现感染现象的患者50例,其中23例患者采用分泌物涂片方法进行确诊,27例患者通过使用细菌学调查方法确诊,切口感染发病率为4.22%

    2.2切口感染发生时间 本次研究中,50例切口感染患者感染大致发生在手术后3~18d,除了以为患者乳腺癌患者手术切口发生感染在术后18d外,剩余所有患者切口发生感染的时间均呈正态分布,平均感染时间大致为(5.98±4.01)d。

    2.3各种疾病切口感染构成 本次研究中的50例切口感染患者,其中患胃肠道穿孔8例,胃肠道肿瘤9例,肠梗阻8例,急性阑尾炎20例,腹股沟疝4例,乳腺癌1例。

    2.4手术切口感染和各个危险因素 影响手术切口感染各项因素和感染率,见表1。

    3 讨论

    根据实验可以发现,我院手术后切口感染率为4.22%,与国内及国外其他医院研究报道的切口感染率基本相同[3]。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时间大致为手术后(5.98±4.01)d,其中许多患者的感染集中在手术后3~8d,由此可以看出在此段时间内,医院应该要加强对该段切口愈合情况的监测,一旦发现患者切口出现了感染症状应该要立即进行处理。

    从各种疾病切口感染的构成中可以发现,我院在胃肠道手术之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是最高的,占我院所有发生切口感染的90%,其中单急性阑尾炎就占了40%。因此,在进行切口感染的防治工作的时候可以从手术源头着手,做好相关的胃肠道手术尤其是急性阑尾炎手术可以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从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女性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大大高于男性患者发生的概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分析可能和女性腹壁皮下脂肪比男性厚的原因导致容易产生脂肪液化的导致的,但是也有相关报道认为患者腹部切口发生感染与其性别没有直接联系[4]。同样也可以发现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显著高于小于50岁的患者,相关学者经分析认为这主要与超过50岁患者的免疫应答能力降低和老年性生理变化有关[5]。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肥胖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约为11.34%,非肥胖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为2.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免疫能力大大降低,体内高血糖环境之下很容易出现肢体组织水肿现象,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利于细菌生长的环境,从而导致手术切口开裂且发生感染。此外,糖尿病还会大大降低成纤维细胞和促进肉芽形成,不利于切口的愈合。

    本次研究发现,Ⅰ类切口出现感染的几率为1.00%,Ⅱ类和Ⅲ类切口出现感染的几率为6.55%,由此可以看出Ⅱ类和Ⅲ类切口出现感染的几率显著高于Ⅰ类切口出现感染的几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与国内及国外其他医院研究报道的切口感染率基本保持一致[6]。相关学者研究认为因Ⅱ类和Ⅲ类切口多为胃肠道手术,在手术过程中胃肠道中的容物或者腹腔中的脓性渗出物极易对手术切口产生污染,从而出现伤口感染。因此,在进行Ⅱ类和Ⅲ类切口手术的时候,医务人员必须要保护好切口,在开放消化道之前应该将消化道和腹腔以及切口隔离开来,具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要做好相应的肠道准备。从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手术时间小于120min的患者切口的感染率为1.60%,显著小于手术时间超过120min的患者的7.83%。相关学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手术时间越长,切口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也越长,这样切口受空气污染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

    综上所述,在患者手术完成后,对患者进行切口感染的防治是极其重要的。提高对各种危险因素的调节和监测有助于降低普通外科切口的感染率。

    参考文献:

    [1]王雪静,张春芳.分析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对外科切口感染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4,(2):275-276.

    [2]陶云霞.外科切口感染常见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5):48-49.

    [3]谭淑珍.基层医院外科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医学信息,2014,(14):515-516.

    [4]董宇良.外科切口感染防治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 ,2013,(32):181-181.

    [5]姚吐娟,刘丽华,赖春霞,等.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9):49-50.

    [6]朱丹,朱筛成.外科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2,6(6):36-37.

    编辑/成森, http://www.100md.com(周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