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512
编号:13646752
如何上好临床实习课(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26日 《医学信息》 201512
     作为一名临床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尤为重要。它是将临床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结合。很多同学在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中觉得医学很枯燥、艰深,是在临床实习、临床实践中逐渐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有些同学医学理论知识掌握得很好,但仅限于理论,在临床实践中不积极探索,不能理论结合实际,最终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理论家,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好医生。上好临床实习课是医学生迈向临床工作的第一步,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这里,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那么,如何上好临床实习课,激发同学对临床工作的兴趣,在临床实践中巩固、深刻理解既往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化理论呢?

    1 激发学生对临床工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人们对于知识的求索皆源于兴趣,医学知识亦是如此,所以首先应激发同学们对临床工作的兴趣。理论课程比较枯燥,难懂,而临床实习课有鲜活的实例,形象,易懂,易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在临床实习课中宜由浅入深,先带领同学们见习一些临床中常见的病例。如肺炎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在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实习课中,先安排同学们见习肺炎的患者。很多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一些肺炎的患者,或是亲戚朋友中有患肺炎的,或是自己曾患过肺炎,可能对肺炎会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由此入手,可以由浅入深,通过问诊、体格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更深入地理解肺炎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由常见患者手可能更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医学中除了常见疾病,还有很多疑难杂症、众多未知的领域。在大众的眼中,人体是个谜,医学是个谜。正是这份神秘色彩,更能激发同学们对它的兴趣及探究的欲望。以此为契机,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探究的欲望,鼓励同学凡事多问个为什么,不放过临床中任何一个疑点、难点,不满足于现状,不断探索。因而,教师在引导同学们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的同时,还应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激励同学,勇于思考,探索疑难疾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注重加强医患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为一名临床实习带教教师,在医学生进入临床工作之际,首先应教导其具有爱伤观念。目前随着医疗观念的转变,医疗工作已由机械的、被动的操作转变为以患者的健康为服务目标的整体医疗。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对其进行身心等全方位的治疗,这样就要求医护人员既要有扎实、娴熟的临床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具有一颗仁爱之心。爱伤观念简单说就是从细小处关爱受伤的患者,比如你为患者听诊时,特别是冬天,医生应先将听诊器的膜部捂热再去体检,防止冰到患者。以温暖之心去传递爱伤观念,这样可以使患者在病痛中获得慰籍,利于疾病恢复以及协调医患关系。这是医生的常规动作,不是技术规范,也与医术无关,但手心的温度传递的却是医家的爱伤观念。"爱伤"传递的则是医家对患者的关爱、友善和尊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就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在温暖的诊室和病房里,或许不需要医生再用手心焐热听诊器;但医生一个关切的眼神,帮助患者盖好被子、拉上帘子的细小举动,都不难让患者体会其中的"医者仁心"。这种"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医疗人员精湛的技术及"视患者如亲人"的服务态度,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更加舒适的服务理念就是爱伤观念。作为一名临床实习带教教师,应教导学生,从医伊始,即以一颗仁爱之心对待患者。首先,教导学生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患者到医院来解除病痛,不止需要医生高明的医术,亦希望能和医生有更好的沟通。医学科学知识和人文沟通技巧不是不相干的两件事,更不是对立的,而是紧密相关 相互促进的 试想一个对知识一知半解的医生在患者面前如何解释病情?另一方面,一个缺乏沟通能力的人又怎样在当前信息交流不断强化的社会中更快更好的进步呢?当前的医学模式已经由生物医学模式发展成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对待一个患者,不仅要关注他的躯体疾患,还要考虑其心理感受和社会适应。也就是说医生的治疗应当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例如对于肺癌的治疗来说,作为教师除了教授学生正确的治疗方法外,还应当引导其关注患者心理变化,生活质量等问题,通过沟通和交流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我们常常看到患者家属等在病房门口,等在诊室门口,就是为了见到医生,听医生说一句让人宽心的话,报一声平安。有时我们简单的一句话、一个关切的眼神会让患者安心治疗、充满信心、积极配合。然而有时无意中的一句话,会使患者心灰意冷,失去信心。所以,要让学生相信,谈话也是可以治病的。从进入临床开始,就要教导学生要有爱伤观念,注重加强医患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3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一名临床带教老师,应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的实质是学习者喜欢的或者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反映了学习者对不同教学方式的偏爱以及学习倾向。学习方式受到特定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长期的学习活动而形成,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因人而异。有的学生比较冲动,需要教师反复叮嘱;有的学生较为慎重,需要教师积极鼓励;有的不管别人怎样想,自己做出决定,需要教师时刻把关;有的则依赖老师或伙伴的指导,需要教师多放手;不同的学生学习策略不同:比如有的学生倾向于借助具体的形象进行记忆和思考,故对于此类学生,可以在教学中多应用具体、形象的教具;有的倾向于听觉通道(如听讲、听广播),故临床实习前教师可把理论课的重点再反复强调,以加深印象;有的喜欢运用动觉通道(动手做一做或自己说一遍),故对于此类学生,教师可以多给他机会,采用提问与回答的方式或让他实际动手操作;有的善于运用视觉通道(读与看),对于此类学生,教师可以在临床实习前把理论课中的重要知识点做成多媒体课件,再重复一遍,加深记忆。

    学习习惯决定学习效果。虽然我们面对的学生都是大学生了,在既往的学习过程中,都养成了各自的学习习惯。但在临床实习中,需根据临床实习的特点,调整自己的学习习惯,以适应临床实习工作的需要。教师在临床实习带教前首先让同学了解临床实习工作的特点,与理论课程学习的不同之处,以便同学们能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习惯。比如临床实习问诊前,需提前复习课堂上所讲学的专业知识,这样在问诊时才有针对性,有重点,知道该问哪些有意义的阳性症状、哪些有意义的阴性症状,不至于感觉无从下手,问病史时不知该问什么,到写病历及总结病例时才发现这个没问,那个临床资料欠缺。每个患者都是一个很好的老师,如果错过这个机会,等于错过一本活教材,错过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回头单纯靠看书本是无法补救的。同样,在采集病史、总结病例中发现的问题,再回过头去从书本上找答案,这样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记忆。久而久之,就能积累自己的临床经验,这些经验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只能从临床实践中去体会、去总结归纳。作为一名临床带教老师,要积极引导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迈好走向临床工作的第一步。, http://www.100md.com(蒋延文)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