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分娩期并发症 > 产后出血
编号:13645016
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http://www.100md.com 2015年4月9日 《医学信息》 201514
     摘要:临床上当产妇在产后2h内出血量超过400ml或者产后24h出血量达到或者超过500ml即可确诊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医院妇产科常见重症并发症,位于引起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通常是受子宫因素、软产道因素、胎盘因素以及产程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临床上稍微忽略或处理不当,救治不力就会造成产妇休克性死亡。因此,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探讨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提高临床治愈率,对保障产妇和新生儿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分娩生产后出血的产妇154例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分析;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分娩产妇5218例,发生产后出血154例,产后出血发生率2.98%,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为(28.5±2.6)岁;其中初产妇69例,经产妇85例,平均出血量为(500±120)ml;孕期为37~40w,平均孕期为(38.6±1.2)w;其中12例产妇在产后2h出血量达400ml,其余产妇在胎盘剥离后24h内持续出血,出血量超过500ml,经临床确诊为产后出血,排除血循环系统疾病和凝血功能异常的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经积极治疗后无1例死亡。

    1.2 方法 护理人员应当从产妇入院到出院全过程中实施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产前观察及护理:产妇入院后应当进行凝血功能、胎心音、胎位、宫缩强度和宫口开张程度的检查,并结合产妇身体素质和既往病史分析潜在的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安全分娩护理模式。此外,应当加强产妇的心理护理,缓解产妇紧张焦虑的情绪,确保产妇以良好的状态待产,避免紧张导致宫缩乏力现象发生[1]。②产中观察及监测:在分娩生产过程中,护理人员需用产程图监测分娩进程,出现产程滞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或使用催产素。产程监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监测胎心音和宫缩能力,如果发现产妇宫缩能力异常,应当做好助产或预防出血准备;第二阶段主要是做好接生工作,同时注意指导产妇正确使用力道,防止产妇精力耗尽无力生产,在接生过程中注意保护会阴组织,防止生拉硬扯导致会阴组织撕裂,引发出血;第三阶段是实施胎盘剥离。分娩成功后应当仔细检查胎盘、胎膜和产道软组织是否完整,防止胎盘残留或软产道撕裂,如果出现会阴组织撕裂,应当及时进行止血缝合。③出血抢救及护理:产妇分娩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产妇各项生命体征,评估产妇出血量,当产妇产后2h内出血量超过400ml或者产后24h出血量超过500ml时,应当确认为产后出血,并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好补液和补血工作。如果产妇出现心率过快、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等症状时,应当立即进行静脉通路,进行抗休克治疗,防止产妇出血过多而休克死亡。④产后心理护理:产妇出现大出血后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极大影响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应当向产妇介绍产后出血的原因以及治疗预期的效果,建立产妇治疗的信心,促使产妇积极配合治疗。

    2 结果

    本组154例产妇中,有110例产妇因子宫收缩无力导致产后出血,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2%,有35例产妇因胎盘因素导致出血,占产后出血总数23%,其余的为软产道损伤,无凝血功能障碍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现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后,医生和护理人员立即进行抢救治疗,包括止血治疗、抗休克治疗、补液治疗等,最终产后出血产妇成功止血并快速康复出院。

    3 讨论

    3.1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 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⑴产后子宫收缩乏力:①精神因素;孕产妇缺乏心理准备,分娩前过度紧张、焦虑,影响子宫收缩,导致宫缩乏力;②双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量造成产妇肌纤维被过度牵拉,失去弹性,影响子宫正常收缩;③产程过长,产妇体力消耗过大,导致子宫收缩乏力;④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高症均可造成子宫肌层水肿渗血,分娩时收缩乏力;⑤产妇为多产或既往有剖宫产手术史,损伤肌纤维,使子宫弹性下降,造成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⑵胎盘因素,孕产妇有多次分娩和流产史,造成子宫内膜炎,分娩时导致胎盘粘连,影响胎盘正常娩出引起产后出血。⑶软产道损伤,由于助产士手法不正确、巨大儿、产妇过度用力均易造成会阴、阴道及宫颈等软产道损伤,从而造成产后出血。⑷凝血功能障碍。临床上较为少见,本组资料无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产后出血。

    3.2 预防性护理措施分析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是造成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护理人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做好产前准备和产后护理:①实施产前安全教育,增强产妇防护意识。护理人员应当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促使产妇自觉做好产前保健护理,比如产前锻炼,增强产妇体质,预防产后疲劳乏力导致宫缩无力,造成产后大出血。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当向产妇详细介绍分娩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教会产妇正确使用力道,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②密切跟踪生产进程,采取有效助产措施。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产程图,发现产程延迟或停滞现象,立即协作医师做好催产或剖宫产的准备。在实施胎盘分离时应仔细检查胎盘和产道组织,排除胎盘和产道因素出血的可能。③做好出血防护工作,确保产妇安全。在产后2h内,护理人员应当鼓励产妇排尿,同时尽早让新生儿吮吸母乳,刺激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此外,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产妇的各项生命体征,发现产妇血压下降,或者出血量持续增多,表明产妇出血异常,应立即报告医师,同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迅速开展输血或补液,防止失血性休克。在输液过程中要避免过快输液,否则发生急性肺水肿。产妇在住院期间要加强保暖工作,防止产妇着凉并发院内感染[2]。④适当的心理护理对产妇产后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由于产妇对出血情况缺乏全面的认识,未能客观理智的看待产后出血的问题,心理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十分不利于产妇的身心调理和产后恢复。护理人员应当向产妇详细讲解出血的原因以及治疗的预期效果,树立产妇治疗的信心,促使其以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3]。

    综上,产后出血是造成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应加强全程护理,包括平时产妇产检时的健康教育、入院待产时的调理和产中的监测护理,以及产后的常规护理和出血时的抢救护理,确保产妇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安全,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确保广大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毛荣华.56例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01 (08):159-160.

    [2]闰艳.剖宫产术后标准华护理流程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4) :50-51.

    [3]高艳.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09):21-22.

    编辑/苏小梅, 百拇医药(王梅)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分娩期并发症 > 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