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 分析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提出处理措施,避免或者减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收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接种相关数据,分析不良反应,并制定相应措施。结果 以一般反应最多(占0.72%),异常反应(0.13%)和偶合反应(0.13%)次之。结论 通过对接种前中后的护理干预可以使接种不良反应降到最低。关键词: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相关措施
在实施预防接种保护健康的同时,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机会也在不断增加,严重时危及生命,甚至有时还会影响社会安定。因此,怎样把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降到最低,使其更大程度发挥积极意义显得尤为必要。
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l2月我院预防保健科共接种4726例次,出现接种不良反应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接种的疫苗有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白百破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流感疫苗等。
2 不良反应及分类
全身和局部反应按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预防用疫苗临床试验不良反应分级标准指导原则》的判断标准分类[1]。
2.1局部反应 局部反应7例,占0.46%。局部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注射部位疼痛、水肿、发红、硬结,局部反应通常发生在注射后的几小时内,一般比较轻微而且是局限的。这类反应在灭活疫苗中最常见,如含有佐剂的百白破疫苗,其次是乙肝疫苗所致。分析其原因:由于疫苗中含有氢氧化铝,是一种颗粒较大的吸附剂,吸收比较缓慢;其次是注射前未震荡、注射部位不正确等引起注射局部组织增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5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