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6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剔除子宫肌瘤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其无明显差异(P>0.05),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相当,宫腔镜下电切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的优势。
关键词: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下电切术;开腹手术
子宫肌瘤为女性生殖系统肿瘤最常见的一种,育龄期妇女的发病率高达20%~25%[1]。而子宫黏膜下肌瘤(SMU)则为子宫肌瘤的常见类型,约占10%~20%[2],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为对比分析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开腹手术治疗SMU的临床疗效,本文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组分别予以上述两种手术方案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76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超声、宫腔镜检查后确诊。患者年龄24~53岁,平均(36.4±3.6)岁;病程1~48个月,平均(15.5±2.5)个月。随机将本组7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2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开腹手术剔除子宫肌瘤治疗。
观察组3行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术前1晚,将200~400μg米索前醇放置于患者阴道,以软化宫颈。术中,予以患者静脉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在B超监护下进行全程手术。充盈膀胱后,将阴道窥阴器放置于患者阴道,采用0.9%氯化钠液作为膨宫介质,用宫颈扩张器将宫口扩张至7号。将宫口扩张至11号,置入宫腔电切镜,从肌瘤基底部沿肌瘤长轴采用环形电极依次切割,用卵圆钳将肌瘤钳夹出宫腔[3]。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治疗效果 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显著改善,未见肌瘤残余;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有残余肌瘤,但残余肌瘤无增长;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有残余肌瘤,且残余肌瘤有增长,需行二次手术[4]。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3.2临床治疗相关指标 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 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见表1。
2.2临床治疗相关指标,见表2。
从表2可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
2.3术后并发症,见表3。
从表3可看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为26.31%(P<0.05)。
3讨论
临床上,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传统治疗主要以子宫切除术或宫体切除术为主,不但创伤大,且造成患者生育能力的丧失[4]。近年来,随着微创医学技术的发展,宫腔镜下电切术则凭借其创伤小、出血量少、安全性高等优点成为一种新的治疗子宫肌瘤的微创方法。
宫腔镜下电切术,其主要治疗原理在于将各种能量引入宫腔,在热效应的作用下将子宫内膜浅肌层、功能层甚至基底层破坏,切除宫粘膜下肌瘤。且术中能够在B超的引导下,在宫腔镜的指引下,直观、准确地观察肌瘤类型,予以针对性的切除方案,实现肌瘤的完全切除,进而取得与开腹手术相当的疗效。宫腔镜下电切术无需开腹,子宫无切口,有效降低了手术创伤,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宫腔镜下电切术对患者的内环境干扰少,有效避免大面积损伤,从而促进子宫内膜得以保护,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在B超监护下进行全程手术,可有效防止子宫穿孔[5]。
综上,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相当,宫腔镜下电切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卢琦琦.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科学,2014,4(6):192-194.
[2]鲍春晓,罗建桥,罗武珍.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粘膜下肌瘤临床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2(5):139-140.
[3]李会珍,薄彦爽,韩亚娟.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1):92-93.
[4]苗阳华.宫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疗效比较[J].临床医学,2014,34(2):54-55.
编辑/申磊, http://www.100md.com(周尧等)
关键词: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下电切术;开腹手术
子宫肌瘤为女性生殖系统肿瘤最常见的一种,育龄期妇女的发病率高达20%~25%[1]。而子宫黏膜下肌瘤(SMU)则为子宫肌瘤的常见类型,约占10%~20%[2],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为对比分析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开腹手术治疗SMU的临床疗效,本文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组分别予以上述两种手术方案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76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超声、宫腔镜检查后确诊。患者年龄24~53岁,平均(36.4±3.6)岁;病程1~48个月,平均(15.5±2.5)个月。随机将本组7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2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开腹手术剔除子宫肌瘤治疗。
观察组3行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术前1晚,将200~400μg米索前醇放置于患者阴道,以软化宫颈。术中,予以患者静脉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在B超监护下进行全程手术。充盈膀胱后,将阴道窥阴器放置于患者阴道,采用0.9%氯化钠液作为膨宫介质,用宫颈扩张器将宫口扩张至7号。将宫口扩张至11号,置入宫腔电切镜,从肌瘤基底部沿肌瘤长轴采用环形电极依次切割,用卵圆钳将肌瘤钳夹出宫腔[3]。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治疗效果 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显著改善,未见肌瘤残余;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有残余肌瘤,但残余肌瘤无增长;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有残余肌瘤,且残余肌瘤有增长,需行二次手术[4]。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3.2临床治疗相关指标 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 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见表1。
2.2临床治疗相关指标,见表2。
从表2可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
2.3术后并发症,见表3。
从表3可看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为26.31%(P<0.05)。
3讨论
临床上,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传统治疗主要以子宫切除术或宫体切除术为主,不但创伤大,且造成患者生育能力的丧失[4]。近年来,随着微创医学技术的发展,宫腔镜下电切术则凭借其创伤小、出血量少、安全性高等优点成为一种新的治疗子宫肌瘤的微创方法。
宫腔镜下电切术,其主要治疗原理在于将各种能量引入宫腔,在热效应的作用下将子宫内膜浅肌层、功能层甚至基底层破坏,切除宫粘膜下肌瘤。且术中能够在B超的引导下,在宫腔镜的指引下,直观、准确地观察肌瘤类型,予以针对性的切除方案,实现肌瘤的完全切除,进而取得与开腹手术相当的疗效。宫腔镜下电切术无需开腹,子宫无切口,有效降低了手术创伤,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宫腔镜下电切术对患者的内环境干扰少,有效避免大面积损伤,从而促进子宫内膜得以保护,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在B超监护下进行全程手术,可有效防止子宫穿孔[5]。
综上,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相当,宫腔镜下电切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卢琦琦.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科学,2014,4(6):192-194.
[2]鲍春晓,罗建桥,罗武珍.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粘膜下肌瘤临床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2(5):139-140.
[3]李会珍,薄彦爽,韩亚娟.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1):92-93.
[4]苗阳华.宫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疗效比较[J].临床医学,2014,34(2):54-55.
编辑/申磊, http://www.100md.com(周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