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血液内科 > 淋巴瘤
编号:13635877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后侵袭性真菌感染23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6日 《医学信息》 201531
     摘要:目的 探讨弥漫大B淋巴瘤化疗后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后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23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①23例IFI中确诊2例,临床诊断14例,拟诊6例;②23例IFI中17例发生在恶性血液病巩固治疗的骨髓抑制期,6例发生于疾病进展期。22例IFI发生于粒细胞缺乏期;③感染部位:肺11/23例,胃肠道 3/23例,血液 1/23例,口腔、皮肤 5/23例,鼻腔1/23例、脑1/23例,肺和血液 1/23例;④23 例中 11 例查到真菌,其中白色念珠菌 5例,曲霉菌 2例,热带念珠菌 1例,克柔念珠菌 1例,光滑念珠菌1例,真菌孢子(未分类)1例;⑤23 例患者初始治疗治愈率为30.4%,有效率 43.5%。初始治疗无效的13例更换药物后治愈率 38.5%,有效率61.5%,初治和复治总的治愈率 52.1%,有效率 78.3%。 结论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后侵袭性真菌感染中肺部感染最为多见,白色念珠菌是主要病原菌,多发生于粒细胞缺乏期。IFI早期诊断较困难,G实验为早期诊断IFI的手段之一。治疗上需个体化选择最适合于患者的治疗方案,对于初始无效的患者应需结合患者情况、病原学检查等更换抗真菌药物。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真菌感染;化疗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常见的亚型,约占全部NHL的30~4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07 字符